|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阅读
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二论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经验
2019-09-18 10:09
来源:科技日报
字体: [   ]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改革和创新相伴而行。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体制改革一马当先、持续发力,发挥了先锋、引领和试验田作用,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相继出台,科技体制改革始终坚持战略引领、遵循规律、以人为本,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着手,着力突破影响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助推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始终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一直以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是改革的核心问题、战略导向。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逐步健全,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1年的39%左右增至2018年的58.5%;从修订法律、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到部署具体任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三部曲”形成,我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跃然眼前。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为本。针对科技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不合理的经费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等,国家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推进成果转化、优化分配机制等。最近两年,在放权减负的同时,持续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改革,破除“四唯”,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等一批务实改革举措落地生效。如今,人才评价转而以创新能力、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简化科研项目管理,减少各类过程性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工作……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始终聚焦遵循规律,坚持与时俱进。改革的目的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体制,依照市场规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同时,科技体制改革也必须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如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等都是遵循科技创新规律的改革举措。正是兼具市场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科技体制改革才能充分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脚步也越发稳健。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科技体制改革越进入深水区,就越需要保持定力、勇于担当。新时代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不仅在微观运行机制上深化改革,也要在宏观管理体制上推动系统性变革。同时,要大力推进科技领域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让改革频出的实招、硬招落好地,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努力培育潜心科研、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环境。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