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陈雯
3月28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该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由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对接会吸引了京津冀、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及保加利亚工业园区150余家科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代表参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北京市国资委二级巡视员王杰、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党委书记李萍出席活动并致辞。
苏国斌表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下一步将支持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开展“强链补链”行动,进一步夯实融通载体、完善融通环境。
王杰强调,北京市国资委要发挥市管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大智慧城市、高端制造、绿色基建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的开放力度,为广大中小企业搭建技术落地的优质示范平台。
李萍强调,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始终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平台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开放场景、共享资源,带动中小企业融入核心生态圈,持续着力构建融通创新生态体系。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技术交易板块的重要活动,本次对接会交出亮眼成绩单:对接会通过“案例引航+需求对接+项目路演”的创新模式,促成中国移动设计院、中国恩菲等龙头企业57项技术需求精准发布,涵盖绿色算力、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博彦科技、华源泰盟、源清慧虹等几十家中小企业现场表达出强烈对接意愿。
数字赋能,产业转型提速升级。
对接会现场,中国电子集团、中国电信集团、火山引擎等龙头领军企业展示了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中国电子集团首席科学家况文川介绍,通过“云-边-端”协同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融合边缘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灵活的技术支持,已帮助100余家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中国电信首席专家胡杰重点介绍了“翼智企”服务体系,该平台整合1600余家生态伙伴能力,构建了20个行业解决方案。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代表火山引擎分享了AI Agent与行业大模型应用实践,火山引擎通过零代码工具,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搭建智能客服、产线质检等系统,显著降低了技术应用门槛。
需求牵引,57项技术需求精准发布。
在重点需求发布环节,行业领军企业直击产业链痛点。中国恩菲提出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基础大模型调优”“高效余热利用技术和装备”等技术需求;通信信息集团发布“轨道交通大模型多硬件平台移植优化”技术需求,推动AI技术与高铁运维深度融合;中国移动设计院则聚焦“绿色算力液冷技术标准化”需求寻找产业链合作伙伴;京能集团发布了“能源数字化孪生平台”;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希望和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电子超精密生产支持系统数智化共性技术平台。
据悉,本次发布的57项需求均经过前期精准筛选,充分考量了中小企业的技术专长和承接能力。现场一位企业代表向记者表示:“我们就是冲着这些技术需求来的,期待能够成功对接。这些需求不仅代表着行业技术攻关的前沿方向,更是中小企业融入主流产业链的‘通行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首席科学家况文川表示:“本次发布的技术需求数量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部分需求与集团技术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我们也希望可以承接。”
成果丰硕,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路演环节成为创新成果的“检阅场”,华源泰盟的“吸收式换热技术”可实现工业余热高效回收;七腾科技的防爆四足机器人已累计提供200万小时安全预警;清程极智的自研MoE训练框架可大幅降低AI算力成本。多家创新企业的技术成果获得行业龙头青睐。
为促进精准对接,本届大会首次设立专业洽谈区,提供“一对一”深度对接服务。通信信息集团、源清慧虹等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这一创新机制显著提升了合作效率,充分展现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平台价值。
据悉,本次对接会成果将持续通过中关村论坛平台推进落地,打造“永不落幕”的对接服务。未来,北京市相关部门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服务保障等多维举措,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迈向新高度。
案例引航:龙头企业解码技术实践路径
在经典案例分享环节,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展示了技术赋能与生态共建的实践经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首席科学家况文川提出,通过“云-边-端”协同的融合型数字基础设施,助力中小企业实现应用现代化升级。该基础设施通过边缘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实时响应,降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门槛。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中国电子通过构建开放式的数字生态,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灵活、可扩展的技术支持,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
中国电信首席专家胡杰解析了“翼智企”服务体系,基于电信自研能力底座,构建了20个覆盖制造、零售等行业的场景化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多家生态伙伴能力,形成了“智能算力+本地化交付”的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数智转型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代表火山引擎徐春芳分享了AI Agent与行业大模型应用实践,通过零代码工具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搭建智能客服、产线质检等系统,在制造、零售领域实现了智能补货等场景突破。她提到,火山引擎的AI技术通过预训练大模型和自动化工具,能够显著降低中小企业的技术应用门槛,使其无需复杂的开发流程即可实现智能化升级。
需求牵引:聚焦重点领域,释放合作机遇
重点需求发布环节凸显了产业链痛点。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时炜聚焦矿业开发过程中能源回收和利用,提出了“高效余热利用技术和装备研发”“绿电储能技术和装备”“数字化转型”等全技术需求。需求覆盖了从采矿、选矿、冶炼到材料加工的全工艺流程,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行业效率与安全性。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国栋发布了“轨道交通大模型多硬件平台移植优化”需求,旨在推动AI技术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提升模型跨平台兼容性与推理效率。他表示,通信信息集团通过光雷声电融合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轻量化移植,已经为高速铁路复杂环境的智能监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未来将继续通过算法优化及国产硬件适配,降低大模型幻觉率,实现资源高效调度。
此外,中国移动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崔海东提出了“绿色算力基础设施解耦液冷标准化生态构建”需求,其自主研发的“解耦型冷板式液冷机柜”具有“全解耦、新架构、特兼容、优效能”的特点,入选了北京市首台套产品目录,并在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智算中心完成小批量交付,有效提高了业务部署的灵活性和节能性,推动液冷产业的标准化、产品化、规模化发展。京能集团信息公司董事长胡耀宇发布了“能源数字化孪生平台”研发需求,结合北京博大网通的分布式存储技术,确保数据安全与高效传输。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围绕赋能高精密电子制造产业提出多项技术需求,希望和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电子超精密生产支持系统数智化共性技术平台。
路演亮剑:硬核方案直击行业痛点
路演环节中,创新方案集中亮相。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应用技术副总工杨巍巍推出了“吸收式换热技术”,通过高效余热回收与低碳工艺设计,为工业领域提供了“双碳”达标系统解决方案,引发多家企业关注。北京源清慧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猛展示了“AIoT赋能交通安全运维”方案,依托智能传感器与大数据分析,实现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
其他路演项目同样精彩纷呈。北京博大网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研发云平台”通过全核高主频桌面和显卡分时透传技术,助力企业研发提效;七腾科技的“危化巡检机器人”凭借其全球领先的防爆四足机器人技术,累计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了超过200万小时的安全预警;北京清程极智科技有限公司的“低成本智能算力方案”则通过自研MoE训练框架,降低了AI应用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