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声音
2024 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布:江苏领跑 千亿县形成六大典型发展模式
2024-07-31 11:07
字体: [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731日,2024 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县域GDP201633.1万亿元增长至202246.7万亿元,占全国GDP稳定在40%左右,呈稳步增长态势。从地区生产总值看,2023年,GDP千亿元以上的县域有59个,县域间经济体量呈现出两极分化。

  研究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创新县(市)建设数量共达到144个,其中第一批52个,第二批92个。从28个省(市、区)看,江苏与浙江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数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4个与13个。

  研究显示,超四成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位于县域,集中在制造领域。多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级产业集群,浙江省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成为目前唯一一个入选工信部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优胜者名单的县域产业集群,2022年及2023年累计认定的200个中小特色产业集群中有81个分布在县域。

  研究发现,千亿县形成了六大典型发展模式。一是以昆山市、江阴市、慈溪市、义乌市等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二是以晋江市、南安市等为代表的粤 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三是以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为代表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四是以龙口市、胶州市为代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五是以神木市、准格尔旗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驱动主导模式;六是以仁怀市为代表的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

    研究发现,工业大县成为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载体。部分县域抢抓国际国内发展机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不断 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业综合实力显 著提升,工业量级持续壮大;工业大县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工业大县已经形成开放带动型、产业承接型、品牌引领型、 创新驱动型、产业链延伸型、绿色转型型、数字赋能型等七大发展类型。

  研究发现,百强县成为重要增长点。百强县与粤苏浙等经济强省在总体规模、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比肩,二产增加值超过粤苏浙鲁等经济强省;富民强县重。百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研究发现,县域经济形成三大模式和四大阶段。发展模式层面,一是江苏、浙江为代表的狼群模式;二是福建、山东、湖北、四川、湖南为代表的雁行模式;三是贵州、 山西、江西、河北、云南的狮王模式。发展阶段层面,可分为爆发期、跃升期、积累期和起步期四大阶段。处于跃升期和积累期的这类县域已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城乡发展相对协调,经济增长稳步而持续;爆发期的县域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增长,而起步期县域发展相对较晚,经济增速有待提升。

  报告重点关注了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县域发展案例。关注发达国家县域在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 特色产业打造、推动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关键举措,其中德国中小城市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多元创新 发展共同带动产业聚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旅等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运行;美国县域城市通过借力互联网的兴起和科技创新的热潮,以投资为引领,构建多元化创新型经济体系,打造地方新经济支柱实现转型;日本中小城市以地域创生为主题,通过品牌战略,技术赋能,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等方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打造新兴产业,最终实现地区中小城市振兴发展。


2024 赛迪百强县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