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声音
粗氢提纯新趋势!——无机微孔膜的研究进展
2022-07-26 15:07
来源:中国科学报
字体: [   ]

  2022年6月2日,Nano Research Energy(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790-8119)编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水江澜教授发表题为 “Inorganic microporous membranes for hydrogen separation: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的最新综述,该综述全面介绍了用于氢气分离的无机微孔膜最新研究进展。

  

  图1. 用于储氢提纯的四种无机微孔膜

  氢气是氢能的载体,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材料。目前,全球90%以上的商用氢气是通过化石燃料重整制取,产生的气体通常含有N2、CO 、CH4、CO2等杂质,难以满足半导体、航空航天燃料、燃料电池等应用的要求,因此对这类粗氢进行分离提纯十分必要。氢气提纯的主要方法包括变压吸附(PSA)、低温分离、金属氢化物分离和膜分离。PSA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如沸石和硅胶)对不同极性气体的压力依赖性吸附实现氢气分离。在高压下,极性杂质气体被吸附,非极性氢分子在吸附柱顶部被回收,纯度达到99.999%。PSA是业内成熟且流行的技术之一,但氢气回收率较低(~75%)。低温分离可分为低温冷凝和低温吸附,两者都利用了氢气具有超低沸点的特性。前者将低沸点杂质冷凝成液相,而后者通过吸附剂选择性地吸附杂质。低温分离技术适用于99%中等纯度的大规模氢气分离,但由于设备投资大、能耗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金属氢化物对氢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利用储氢材料吸附分离H2,具有纯度高、操作简单、能耗低、材料成本低等优点,但通常会出现氢气释放不完全,气体处理能力小,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与上述三种方法相比,微孔膜分离技术具有环保、节能、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粗氢提纯技术。随着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的蓬勃发展,无机微孔膜氢气分离技术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进展。1960 年代,杜邦率先使用聚酯中空纤维膜分离 H2/He。1990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聚砜复合中空纤维膜,可从含氢量仅为40%~60%的催化裂化气中回收氢气,回收率达85%以上。近年来,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大大提高了传统膜的性能,氢分离膜材料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新的膜材料和加工技术不断涌现,为氢分离膜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启示,代表性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 (MOF)、氧化石墨烯和 MXene 纳米片已用于氢分离。根据分离机理,分离膜可分为微孔膜和致密无孔膜。基于溶液扩散机制的致密膜可以实现对 H2 的无限选择性,但受到气体渗透率低的限制。微孔膜由于其孔隙率高、孔结构明确、孔径分布窄等优点,目前在气体分离中得到广泛应用。高质量和高耐久性对于微孔膜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然而,合成结构完整且稳定的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综述了氢气分离无机微孔膜在设计和制备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提升膜结构完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合成策略。作者简要介绍了三种膜分离机制,具体阐述了沸石膜、二氧化硅膜、碳膜和金属有机骨架膜在合成方面的挑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本文对超薄二维微孔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