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声音
汪玉凯:数字疫情应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考
2020-06-24 21:06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字体: [   ]

   6月23日,由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主办的“启航·数智新经济”系列云上论坛开讲,首期议题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景与瓶颈”,邀请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进行探讨。

   此次新冠疫情,全球累计确诊近910万人,各国都在应对。汪玉凯认为,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靠的是我们的举国体制、治理模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他强调,数字化抗疫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与这些年来全国都在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息息相关,“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经受了一场大考”。

   1月底全国疫情预警后,各地方政府通过智慧政务及其政务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发布本地疫情,让公众及时了解疫情情况,对提高自身防范能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建立了强大的数据基础,这次派上了大用场”。汪玉凯解释,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公共数据,如人口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几大电信运营商通过手机实名制掌握大量数据;互联网企业通过提供市场服务、社会服务,也拥有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整合以后,对于疫情溯源、传播链条跟踪、群防群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疫情发生后,精细到哪个小区是高危的、中风险的、低风险的,一直追踪到人。如果没有不同类型的数据支撑,不可能做到这样精准的防控。”

   疫情防控中,智慧城市还暴露出哪些短板?汪玉凯透露,2003年非典以后,卫健委构建了一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直报信息化系统,全国所有乡镇以上的医院都链接在这个系统里,包括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但是我们看到这套系统在疫情爆发初期,几乎没有派上什么大用场,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总结。”

   他直言,在疫情爆发以后,也存在一些信息发布不及时的问题。在应对疫情过程中,还出现了数据不能共享、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我们构建的业务系统还是缺乏协同的功能,这些问题也暴露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特别在智慧民生方面的建设还有很多短板。

   “如何在这方面进一步发力,使智慧城市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真正体现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汪玉凯最后说。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