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声音
让智能化发展在山城重庆扎根
2019-11-07 17:11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字体: [   ]

本文首发于2019年11月01日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专题:一个工业重镇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卜文娟

  重庆出台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重庆制造智能化勾画出“三位一体”发展蓝图。计划提出,到2020年,智能产业体系在重庆基本建成,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

  近年来,重庆一直在“解题”。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煤、天然气、锰、钡、锶等涉矿产业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它也是中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在国家41个工业门类中覆盖39个。老工业基地如何打破困局,焕发新生机?

  重庆向智能化抛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目前,全市上下各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已经全面铺开,总体上讲可以说是亮点纷呈。”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重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老工业基地探索产业转型

  重庆是老工业基地,其工业体系属于傻大黑粗工业,污染比较重,能源材料消耗也比较重,产品的附加值低。2009年,重庆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迅速崛起,带动重庆工业飞速发展。然而2018年,汽车产业遭遇寒冬,电子产业增速下滑,曾经拉动重庆高增长的两大产业,拖累了重庆的增长速度。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之下,重庆既面临汽车、电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也亟待引进培育高技术产业、新兴制造业。其环都市区2017年被纳入中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紧跟其后,重庆市政府印发实施了《重庆环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实施方案》,全市围绕探索领域,先后出台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同时,市级部门在专项工作上也给予倾斜支持。今年4月,国家有关部委组建的评估组调研了重庆环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成效。评估组对示范区的建设成效予以肯定:通过不断实践,重庆探索了一些推动示范区建设的有效做法,包括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壮大、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专项政策落地见效。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工业经济增速持续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比去年全年回升了4.5个百分点,呈现企稳向好发展态势。

  上半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4%,制造业增长5.0%,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6%。在九大支柱产业方面,除汽车产业外,其他产业均实现平稳增长。其中,材料产业、消费品产业和电子产业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8.7%、12.7%和12.4%。汽车产业下降14.1%,但降幅进一步收窄。

  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罗蔺表示,上半年,重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增速高出全市规上工业7.8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52.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和生物产业分别增长13.9%、16.2%和17.1%。

  同时,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力,促进智能制造稳步推进。罗蔺介绍,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较一季度提高了3.3个百分点,成为了支撑规上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4.2%。其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增长4.2倍,电子器件制造业增长13.7%,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增长13.3%,医药制造业增长8.1%。

  榨菜“智”出新水平

  在重庆,智能化也成为了热词。

  打造智能产业集群、推进智能制造、拓展智能化应用——重庆出台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重庆制造智能化勾画出“三位一体”发展蓝图。计划提出,到2020年,智能产业体系在重庆基本建成,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其为重庆的经济结构优化起到重要作用。电子、汽车、摩托、汽配等传统制造业,都在纷纷建设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据统计,目前全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投资超过70亿元。

  智能产业在重庆的快速发展,为当地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两江福地”涪陵,田间地头里的青菜头疙瘩,经过人们砍收、腌制、淘洗、切分、脱盐、脱水等各种工序的“锤炼”后,成了家喻户晓的美味下饭菜。近年来,涪陵榨菜销量不断攀升,为了增强产能,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化实现了产能升级。

  据了解,智能化生产线上,原料的清洗、切分、脱盐、脱水、计量包装、杀菌等一系列工序全部都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几台全自动计量包装机有序运行,装袋、充氮、热封等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涪陵榨菜集团华富厂党支部书记熊亮说:“以前这个生产车间至少需要120个人,一天的产量是30吨左右,经过智能化改造之后,8台设备配了8个检验人员,一天产量是72吨。”

  目前,涪陵榨菜集团已经打造了13条自动化生产线。以前,旗下30多家工厂,每家工厂年产能只有1000-2000吨;如今,旗下10多家工厂,每家工厂年产能超过了1万吨,单个工厂的产能提高近10倍。

  除了提高产能,涪陵榨菜集团在榨菜的风味和口感上,也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产品质量。

  熊亮介绍,通过现代智能技术,可以将配方的分量和配比恒定,口味也比较稳定。此外,还能精确计算出榨菜里的含盐量、含酸量等数据,并将其量化为各项数据,再结合市场调研,改进其榨菜制作技术或对其原本配料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重庆的传统企业如何蝶变?智能制造就是最好的抓手。”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金山介绍,一年来,重庆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新技术、新应用落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转型,“更重要的是,让企业感受到了智能制造是传统企业改造升级的最佳路径,也是重庆制造业实现换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芯、屏、器、核、网”初具成效

  当智能化牵手“重庆制造”,从质量到效率,可喜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

  “让生产者多了个帮手,减少了生产误差。”在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几乎所有元件都配有二维码。该公司总经理黎军说,“装一台发动机需要6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极其精准的质量控制。以前只能靠人工把控,现在只需扫描相关元件的二维码,选配机就会自动弹出匹配的轴瓦。安装结束后生产全程生成一张表格,如有差错系统自动报警。”

  “去年以来,重庆全市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25个。”陈金山透露,目前,重庆共认定216个市级示范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通过智能化改造,这些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68.7%,不良品率降低38.6%,运营成本降低20.8%,单位生产能耗降低17.2%。

  目前,重庆在智能产业的发展布局、发展路径及发展成果等方面已初具成效,特别是在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域,重庆已初步形成集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生产、机器人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截至2017年底,重庆生产工业机器人本体3700余套。库卡、ABB、发那科、川崎等世界知名企业已悉数来渝,广数、新松、华数等知名国内企业在重庆发展良好。

  此外,重庆市经信委介绍,重庆在智能产业发展,形成了五大核心——芯、屏、器、核、网。

  “芯”:将组建半导体产业基金,建成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引进培育一批集成电路设计龙头企业,力争引进先进12寸逻辑、存储和化合物芯片等一批重大制造项目,推进华润微电子12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平伟实业6英寸碳化硅芯片、SK电子气体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屏”:推进京东方第6代柔性面板线、SK海力士全球最大封测基地、联合微电子中心等项目加速建设,推动康宁玻璃基板、奥特斯IC封装载板、京东方智慧电子系统智能制造等投产项目进一步释放产能。

  “器”:电子行业在稳住笔电订单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华为、小米等手机制造企业,大力培育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新型智能产品,持续做大行业规模。

  “核”:以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为契机,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大小三电”、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本地配套体系。

  “网”:加速构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在继续扩大整车规模的同时,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电控系统、轻量化材料等瓶颈,积极发展高附加值零部件产业和模块化供货模式,加速推进智能汽车测试体系和场景数据库建设,稳步开放道路测试,全力打造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加强物联网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建设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推进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智能制造步伐,落实智能制造实施方案,更好发挥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推动1250家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出台大数据管理规定,加快建设市级数据中心和“数字重庆”云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开启全域感知、互联协同、智能运营、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发展新图景。

  据介绍,到2020年,重庆将力争建成7个智慧园区、20个智能工厂、200个数字化车间和2000条数字化生产线。预计2020年重庆智能产业产值可达7500亿元,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

  智博会带来了什么?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重庆智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23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9%,不仅带动了重庆经济增速止跌回升,也助推了重庆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当然,智能化发展也离不开智博会的一部分功劳。

  一年前,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首次亮相,将“智慧”之种洒在山城土壤;如今,它已结下累累硕果。自第一届智博会举办以来,大数据智能化头部企业纷纷入渝,300多个智能化项目陆续在重庆落地。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科大讯飞和浪潮等企业,纷纷在重庆布局数字经济产业。除了外来的龙头企业,一大批数字经济领域的重庆本土企业也在快速成长。

  对于智博会,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有这样一段评价:2018年首届智博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重庆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影响也非常积极。

  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说,一年下来,无论是从氛围、措施、成效都在逐步显现,智博会为推动重庆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相信2019年智博会之后,重庆又会迎来新一轮的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展高潮。

  短短两句话,四次用到了“非常”二字,可见这背后是满满的变化与期待。而今年的智博会成功举办。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89个重大项目参加了现场集中签约,合计投资2313亿元。其中,重庆市内正式合同项目66个,投资2116亿元,战略框架协议项目14个,投资159亿元。

  据了解,签约的项目覆盖5G、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领域。此外,重庆各区县、开发区以及其他省区市还开展了场外签约,签约项目441个,合计投资5856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本届智博会现场集中签约和场外签约项目共530个,合计投资8169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超过首届智博会。

  智能化水平西部领先

  而在智博会现场发布的《中国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2019)》指出,重庆智能化水平西部领先。其中,重庆的智能化政策环境全国领先,智能产业多领域有突破。智能制造发展部署稳步推进,2018年底,重庆工业云平台应用率位列全国第九,西部第二。

  “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起势快,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大跃升,仍须补齐短板、破除障碍。”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等专家表示,目前,重庆智能类学科建设还比较滞后,缺乏高端领军人才;智能化创新资源还比较分散;智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长效建设机制还在摸索中......在这些方面,重庆还需以切实政策推进突破,以常态机制保障起效,让智能化发展在山城扎根。

  重庆市宣传部部长张鸣表示,重庆是一个制造业重镇,通道优势明显,应用场景也非常丰富,市场空间广阔,社会氛围浓厚,发展数字经济具有良好的基础。重庆坚持把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致力于重大智能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重庆已经聚集了3000多家大数据智能化的企业,将依托这些产业优势,继续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核心器件、网络通信等“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集群,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致力于推动智能制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庆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创新的主攻方向,推动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努力实现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转变。目前,有近1000家企业完成了智能化改造,计划到2022年,实现5000家企业智能化改造,1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三是致力于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开启智慧生活新时代。重庆深入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更好提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四是致力于完善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智能化发展的支撑体系。着力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数字经济的发展活力。


  END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