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声音
越夜越美丽 盘点全球“不夜城”
2019-10-24 17:10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字体: [   ]

本文首发于2019年10月18日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专题:点亮“夜间经济” 释放消费活力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顾彦编辑整理

  夜间经济可以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夜间经济有较长历史,发展方向各具特色,已经形成本土化和国际化、传统和潮流、接地气和高大上等多种夜间经济集聚区,值得国内城市学习和借鉴。

  01

  英国伦敦:酒吧文化历史悠久

  夜间经济业态多元化与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管理是伦敦夜间经济成功的关键。

  伦敦钟爱酒吧文化。当夜间来临,人们总会选择去酒吧或俱乐部喝一杯,酒吧能拉近人的距离,让人们自由交谈。据统计,英国各地拥有超过5万个酒吧。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在乡村,酒吧是当地社交活动的中心,提供桌游、飞镖机等娱乐设备,以及投影和电视等供观看足球比赛。

  2017年,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提出要将伦敦打造为24小时城市,促进各种形式的文化和休闲——不仅是酒吧和俱乐部,还为各种年龄和兴趣的人们提供广泛的活动。在保留历史街区、活动空间和传统习惯的基础上,伦敦延长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等现有日间设施的开放时间,架起白天与黑夜之间文化与经济的桥梁。并利用城市中闲置的建筑物和街区建立文化新区、商业改善街区,将其休闲功能和其他用途相结合,不仅在伦敦市中心,而且在整个城市的其他70多个区域搭建世界领先的夜间经济文化集群。

  政府积极推动发展与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管理。伦敦2016年年初成立了由各种政策专家和行业领袖组成的夜间工作委员会,帮助市长拟定24小时夜间经济发展的目标,并通过与场地经营者、酒吧和餐馆工作人员、夜间消费者、消防队员和夜间通勤者对话的方式听取各方意见,平衡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

  另外,伦敦还改善夜间交通,为夜间经济的消费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工具。2016年8月,在伦敦市政府的推动下,正式在每周五和周六两天推出夜间地铁服务,目前伦敦11条地铁线中有5条线路在周末24小时运行。此外,伦敦交通局计划,到2023年,要将夜间地铁服务扩展到其他线路上,此举为减少非法出租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延长企业营业时间创造了条件。

  02

  美国纽约:夜间餐饮带动就业

  纽约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以24小时地铁著称的“不夜城”,不论是传统中心时代广场和百老汇,还是年轻人聚集的东村和布鲁克林,都有着内容丰富且充满生命力的夜生活。

  战略咨询公司声音外交2018年发布的《夜间经济指南》显示,2018年纽约的夜间经济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了约100亿美元。2019年纽约市发布的《纽约夜生活经济报告》显示,2016年纽约夜间经济创造了19.6万个工作岗位、62亿美元的工资和191亿美元的经济产出。

  数据显示,纽约的夜间经济产出贡献主要来自餐饮服务、酒吧、艺术、场地、体育和娱乐等。尤其是餐饮服务,是美国纽约夜生活经济的支柱,贡献了最多的就业岗位、职工薪酬以及经济产值。每年夏季,纽约都会举办大型美食夜市,成为城市夜经济的一大亮点。纽约皇后区美食夜市作为纽约第一个长期运营的夜市,提供世界各国美食,夜市上除了形形色色的美食餐车、食品摊位,还有艺术品摊位和娱乐表演活动,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体验美国独特的多元文化。

  在管理上,美国多座城市设立了专门管理夜间经济的办公室,并推出夜间经济“掌灯人”,加强夜间经济治理。目前,纽约、华盛顿、匹兹堡、奥兰多等多座城市都设立了“夜间市长”职位或相似的行政模式。

  以纽约市为例,纽约市的5个区有超过2.5万家夜生活场所。2017年纽约成立“夜生活办公室”,负责充当政府机构、夜间场所经营者、顾客和居民之间的一个联络机构,确保纽约市有一个充满活力、安全的夜生活环境,防范夜间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2018年纽约设立了一名“夜间市长”,其主要职责是处理消费者投诉,与场地经营者、酒吧和餐馆工作人员、夜间消费者等对话,听取各方意见,平衡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此外,纽约市还组建了由14名志愿者组成的“夜生活咨询委员会”,负责向市长和市议会就如何改善影响夜生活场所的法规和政策提供咨询和独立建议。

  03

  日本东京:24小时便利店为都市人守夜

  便利店,是每个日本人都离不开的地方。

  日本便利店所售商品应有尽有,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快餐种类极其丰富,提供日式、西式以及中式套餐;零食和加工食品仅看包装就让人颇有食欲;各种饮料、红酒、威士忌、日本酒、烧酒、鸡尾酒、果味酒、啤酒等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在日用品上,从针线包、指甲刀、强力胶到各种文具无所不有;ATM和厕所也成为便利店的标配;在公共服务上,日本的便利店细致入微,打印机、快递、商品券、礼品券、票务、彩票、机票、水电煤气交费、税金等,基本生活、娱乐或者出行所需要的,都可以通过便利店办理。

  对于繁忙的都市人来说,一家便利店几乎可以解决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部需求。在东京街头,7-11、罗森、全家等24小时便利店随处可见,成为繁忙的都市人的避风港。24小时营业的药妆店也越来越多,即便大晚上突发头疼脑热,也可以去药妆店买药救急。

  针对目标人群的需求,便利店还在不断打造多元业态。针对上班族,全家在东京都大田区推出FIT&GO24小时健身便利店,满足更注重自身形象、健康与精神提升的精英人群需求。在FIT&GO,24小时健身房让工作人群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运动,并配套休息室、淋浴室等功能与洗衣等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适合在精英人群分布密集的区域配套,达到聚人、留人的效果。

  04

  泰国曼谷:旅游业催生夜市繁荣

  拥有“东方威尼斯”美名的泰国首都曼谷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泰国国家旅游局资料显示,泰国2018年全年国际游客逾3800万人次,其中到曼谷的游客就占据了2360万人次。英国欧睿信息咨询公司公布的2018年全球城市访问量排名显示,曼谷连续8年稳居第二,仅次于香港。众多的流动游客及其带来的“吃喝玩乐”的需求,催生了曼谷活跃的服务行业,也催生了曼谷发达的、全方位的夜间经济。

  夜市是曼谷夜生活的招牌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曼谷大大小小的夜市近百个,大部分都会开到零点,其中河滨夜市、拉差达火车夜市、辉煌夜市等人气最高。由于天气炎热,泰国人一般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选择去路边摊填饱肚子,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路边摊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夜市。可以说,夜市是泰国当地人夜生活的传统,大量的外来游客也乐于体验这种随性自由、以吃喝为主的小市场。

  泰国人民也热衷于在商场购物、消费。曼谷的暹罗广场、尚泰广场、MBK等大型购物商场永远人山人海,尤其是在晚上的高峰期,许多餐馆都需要排队预约才能“抢”到一席之地。为了适应泰国人民夜间消费的习惯,以及越来越多热衷于“买买买”的国际游客,许多商场都至少营业到22点,商场内的部分超市、电影院甚至会营业到凌晨2点。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刺激夜间消费,曼谷还出现了一些24小时不打烊的商场,主要以餐饮、健身等功能为主,人气指数很高。

  各种各样的“秀场”也是人们最爱去的夜间场所。游客们来到曼谷,必不可少的“任务”就是看看泰国传统歌舞等文艺表演,以感受泰国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旅游团通常会联系当地剧院提供“一条龙”服务,直接用大巴将游客送到剧院,剧院通常会准备自助晚餐,饱餐一顿之后游客们可以尽情欣赏文艺节目,看完表演后再由大巴送回酒店休息。以酒吧、舞厅为代表的曼谷夜场也凭借高质量的服务、热闹喧嚣的氛围、低廉亲民的价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曼谷旅游的特色之一,同样为曼谷的夜间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05

  法国巴黎:博物馆奇妙夜

  法国大概是全世界最关注文化消费的国家之一。法国人的夜生活,除了朋友家人聚会下馆子、去酒吧,或是年轻人泡夜店,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看电影、看戏剧、听音乐剧、参加文化沙龙、去美术馆听讲座等。

  法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景点布局经营与文化产业创新,巴黎更是通过延长营业时间、增加剧场夜间演出场次、博物馆夜游、延长地铁运营时间等方式推动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夜经济。法国每年都会组织约1200家博物馆参与“欧洲博物馆之夜”活动,免费开放至凌晨,平均每年都会接待超过200万参观者,包括蓬皮杜文化中心、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等“大牌”博物馆都会参与其中。除了在特定时期夜间开放外,巴黎的剧院、博物馆等文化景点也在政府的支持下不同程度地延长了开放时间,使文化消费成为巴黎“夜经济”的特色标签。

  法国人能享受如此丰富的文化夜生活,与国家的文化多样性扶持政策及税收制度紧密相关。在法国,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购买艺术品或者赞助受到认可的文化艺术非营利机构,抵消一部分需要缴纳的税款,由此形成财富和文化生产的良性循环。新戏剧上演也可以减免增值税,这里的戏剧包括话剧、音乐剧和舞蹈剧,也包括翻新后首演的经典戏剧等。在这些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活力得以充分释放,民众也有机会接触真正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END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