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在11月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津经开区正式发布《构建“政企同行·有需必应”全周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这一方案是经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服务质效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泰达企业服务工作迈入系统化、数字化、全周期的新阶段。
三级服务 从“解难题”到“作引领”
作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天津经开区面对区域企业体量大、业态多元、需求复杂的实际情况,打造了这套更具前瞻性、系统性和实操性的“升级版”服务方案。方案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宗旨,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原则,提出“服务全周期、资源全覆盖、问题全统筹”的总体目标。
该方案将于2025年11月中旬正式落地,计划到2025年年底前全面形成服务体系和资源赋能格局。到2027年年底前,力争完成营商环境由“响应式”向“引领式”的全面跃升。为实现这一目标,经开区构建了“基础响应—发展赋能—引领跃升”三级服务体系,推动企业服务从“解难题”向“促发展”再到“作引领”的递进升级。
三方资源 确保需求“有人接、有人管、有人跟”
资源整合是本次实施方案的亮点之一。天津经开区着力整合政府、平台、社会三方资源,构建多元一体、纵横交错的服务网络。在政府端,经开区围绕“一区多园”布局,区域配备了78名专职服务管家,覆盖全部经营主体,确保每家企业都有专人对接。
在平台端,经开区统筹搭建了“天上一朵云”——企业服务云平台、“掌间一个号”——25208080营商环境专线、“地上一扇门”——迎商中心“政企同行”专窗,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在社会端,经开区政务服务办依托银行网点、邮局、重点楼宇等共建不少于20个迎商工作站点,进一步强化与水电气热等专业大厅的协同合作,并持续深化与70家商协会、130家合作机构的联络,广泛收集企业的隐性需求。
全周期服务 精准匹配企业需求
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天津经开区设计了精准化、差异化的服务内容。基础型服务聚焦诉求闭环响应,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热线等多渠道收集问题,一般事项即时解答,复杂事项生成工单派发,所有工单7日内办结,并进行满意度回访。发展型服务聚焦资源赋能,筹建园区、楼宇、协会“三张矩阵”,覆盖新能源、国际投资等20个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政企会商、银企校企对接。
引领型服务则聚焦品牌塑造,构建“海外+国内”双轨服务网络,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21个海外工作站,在国内13个城市设立运营中心,建立“1小时响应—24小时匹配—7天属地执行”的高效机制,通过建设“津品出海”跨境数字营销基地、中国(北方)短剧出海基地,全力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
“有需必应”与“无事不扰”间的平衡之道
面对企业担心的政府服务可能变成“频繁走访”“强制参会”而影响正常经营的问题,天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设计之初就把“有需必应、无事不扰”作为基本原则贯穿始终。“我们非常理解企业的担忧。过去一些地方确实存在‘运动式’服务、‘打卡式’走访,甚至把‘服务次数’作为考核指标,结果反而增加了企业负担。”
“有需必应是对企业的承诺。”该负责人强调,当企业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8080营商环境专线、企业服务云平台或专属服务管家随时反映,“我们承诺做到‘三个第一’,即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对接、第一时间推动解决。”
“无事不扰”则是对企业的尊重。服务管家的工作方式是“预约式对接、清单式服务”——只有在企业主动联系、明确需要支持,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企业可能面临风险时,才会主动介入,且必须提前预约、带着解决方案上门。“服务的最高价值,是让企业安心发展,而不是为应对服务而分心。”该负责人表示,“真正的营商环境,是‘润物细无声’的陪伴,而不是‘轰轰烈烈’的打扰。”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政企同行·有需必应”全周期服务体系发布为契机,天津经开区将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做到“企业有呼、政必有应”。通过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经开区正努力打造让企业家安心创业、放心投资、舒心发展的营商沃土,真正让企业感受到“泰达服务”的诚意与效能。(齐天宝报道 图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