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领跑者
专注高原健康 ——用于高原衰退症的复方参归片研发和注册
2022-08-14 16:08
字体: [   ]

西藏中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项目背景

  地理上把海拔 500 米以上,地势平缓起伏不大的地区称为高原。海拔 3000 米以上的地区常有高原缺氧性特发病发生,而且随海拔的增高,发病率逐渐增加,血红蛋白的氧离曲线是“S”形,氧离曲线处于陡峭部分,氧分压的轻度下降即可引起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显著降低,而使机体出现明显的病理生理改变。所以医学上把 3000米以上的高原称为医学高原。

  在中国能称为医学高原的有: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涉及省份有新疆、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内蒙古、贵州,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一带,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6

  慢性高原病(chronic high altitude sicknessCMS)是一种对高海拔居住不适应的症状,常常发生在世居或长期居住在海拔超过 3000 米以上地区的人。表现为红细胞增多及严重的可逆性组织缺氧,是常见高原病。高原病亦称高山病、高原适应不全,是指人体进入高原低氧环境下发生的一种特发性疾病,返回平原后迅速恢复。

  本病常在海拔 3000 米以上高原发病。致病因素主要是缺氧、寒冷、干燥、太阳辐射、疲劳,营养不良也可诱发本病。慢性高原病临床表现通常为:头痛、头昏、心慌、气促、恶心、呕吐、乏力、失眠、眼花、嗜睡、手足麻木、唇指发绀、心率增快等,其他症状和体征则视类型不同而异。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疲乏、气促和心悸、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

  高原衰退症是慢性高原病中患病数量最大、最隐蔽的一种,是因长期高原缺氧,机体多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既往称此病为“慢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适应不全症”等。

  高原衰退症的主要病因是长期高原缺氧。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降低、情绪不稳定等脑力衰退现象,以及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体力减退、易疲劳、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等体力衰退现象。可伴有

  血压降低、脉压缩小、脱发、牙齿脱落、反甲、间隙性浮肿、轻度肝脾肿大等体征。高原衰退症的发病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增高趋势,在海拔 2260~2800 米地区,高原衰退症的发病率为 1.06%;海拔 3050~3800 米地区发病率为 3.94%;海拔4068~5266 米地区发病率上升到 6.63%。发病率也随居住时间增加而上升。

  1. 症状

  1)脑力衰退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降低、情绪不稳定和淡漠等脑力衰退现象,少数可出现晕厥。记忆力减退主要表现为瞬间记忆力减退,如对过去几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经历的事难以记起,对几周未见面的熟人有时难呼其名。

  2)体力衰退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食欲不振、餐后腹胀、大便稀滤、体重下降、体力减退、易疲劳、月经失调等。

  2. 体征

  主要表现为血压降低、脉压缩小、脱发、牙龈出血、牙齿脱落、反甲、间隙性浮肿、轻度肝脾肿大等体征。无多血貌征,无心肺阳性体征。血压降低多表现为收缩压降低、脉压缩小。脱发多表现为均匀性脱发,完全脱落的少见,头发无光泽,脆性增加。间歇性浮肿常表现为晨起时颜面浮肿和双下肢凹陷性浮肿。根据临床特征,可将高原衰退症分为以下三型:

  1)精神神经型: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短暂性昏厥、月经不调、阳痿、性欲减退等;有的还可出现精神及行动上的异常。

  2)胃肠型: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慢性腹泻等。腹泻每天 2~3 次,多为不成形软便,便前可有腹痛,便后腹痛消失。

  3)肾病型:主要表现为浮肿、蛋白尿、血尿等。蛋白尿和血尿可同时或单独出现。血尿轻者仅在显微镜下可看到,重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因血尿刺激会有轻微尿频和排尿不适感。此型以妇女为多见。

  一项针对移居到西藏拉萨阿里地区(平均海拔 4000 米)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原衰退症的患病率为 44.6%;一项针对新疆帕米尔高原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原衰退症的患病率为 22.8%

  二、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重视高原衰退症对高原地区的意义

  我国医学高原上生活着 2000 万以上常住人口及流动、移居人口。按 20% 的患病率估算,约 400 万人群受到慢性高原病及高原衰退症的困扰,这是高原地区平均寿命远远低于平原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而目前国内针对高原病问题的关注点主要放在了急性高原反应上,这也是人们因为容易看到急性反应的痛苦和治疗效果,却通常忽视慢性高原病的不可逆的损害。目前慢性高原病的保健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近几年高原制氧机市场的逐渐成熟,说明从政府到个人,都开始关注长期高原健康的问题。

  (二)保健食品的特点

  保健食品有规定的食用量及特定的食用范围,可以声称具有调节机体功能、预防某些特定疾病的发生或能够改善体质的作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仅通过口服使用,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保健食品使用的原料均是食品原料或者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比如大枣、三七、党参之类。多数药品是人体患病之后用来治疗的工具,而保健食品则可以在健康的维持及促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市场上已有针对高原衰退症的保健食品。对保健功能的描述是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规定的,与高原相关最直接的保健功能是“提高缺氧耐受力”,而以这个功能申请下的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急性高原病市场的,成分又多以单方的红景天为主。销售对象和宣传推广也是针对高原反应的游客群体。此类产品一般受限于红景天的本身特点也有效果不明显、显效慢、长期服用有副作用的缺点。

  目前市场上没有一款保健食品是专门针对长期慢性缺氧的人群的。如果有产品不仅“提高缺氧耐受力”,又能够针对高原衰退症人群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和健忘),促进睡眠,再兼顾循环和内分泌系统的问题,就将成为一款专门针对慢性高原病和高原衰退症的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

  (三)研发针对高原衰退症配方的可行性

  中医药讲究辨证施治和配伍,利用不同药物的不同特性,按“君臣佐使”原则搭配,针对某种病症的特点选用,就是中药制剂的组方。在中医药治疗高原病的研究中,很多长期进行高原病研究的单位和专家做了许多工作,也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党参片”“新党参片”;西藏军区总医院的“高红冲剂”都是很有参考借鉴意义的组方。其中,党参、当归、三七对高原神经循环系统功能的改善效果是明确的,如果再辅以传统的红景天,增加促进睡眠的传统应用药食同源的药材,是针对高原衰退症组方的指导思路,也具有可行性。

  (四)复方参归片产品介绍

  在上述“党参片”“新党参片”“高红冲剂”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将这些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发现的不足、医生患者提出的建议等进行了汇总分析,且针对慢性高原病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进行了配方论证,重新进行了组方。

  根据新的组方,以党参、当归、三七等针对心脑血管的药食同源的中药为主,研发、小试、中试生产出复方参归片,新的产品采用了中药浓缩提取工艺,尽量做到方便服用,在改进浓缩工艺的过程中,还针对工艺的改进,申请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通过小试对工艺进行研究验证后,在正规的保健食品加工工厂,按 GMP 标准进行了中试扩大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送到国家指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无毒性(安全性)、有提高缺氧耐受力和改善睡眠的功能(有效性)。

  同时,拉萨地区(海拔 3680 米)的一些志愿者对中试产品进行了试用,普遍反映胸闷、失眠症状得到了缓解。以上资料拟进一步实验、汇总后申报国家药监局取得国食健字批文后,可自行或委托生产并推向市场。

  (五)效益分析

  国家在高原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高原保健工作,以各地区的制氧工程为例,投入累计达到了十几亿元,而吸氧远远不能达到服用保健食品的持续性、便利性、覆盖率,且成本过高。

  早在 20 多年前,驻高原地区的军队及警察就已长期配发多种保健药品(丹参滴丸、复合维生素、红景天等)及护肤品,但都是全国市场上现有的可以治疗某些高原病症的产品,没有专门针对慢性高原病研发的药品或保健食品。可以预见,如果出现一款可以长期服用,针对慢性高原病效果良好的保健食品,配发广大公务员、军警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果能有 30% 以上久居高原的干部群众通过此产品获益,减少高原疾病的发病率,单此一项就是巨大的社会效益,还未考虑衍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效益。

  三、项目承担单位简介和优势

  西藏中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孚公司)成立于 2012 年,注册资金 3500万元,是以中药、藏药、西药、保健食品、食品等研发为主要经营方向的科技类公司。

  中孚公司是西藏自治区投资公司下属的公司,目前的产品研发方向为针对急、慢性高原病的预防、治疗的药品、保健食品和食品、器械。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想以过硬的产品服务西藏人民,服务西藏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

  中孚公司在八年的默默无闻中辛勤耕耘,已拥有很多重量级合作伙伴,正在协同研发的就有陆军军医大学高原医学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原特种药品及装备研究所、成都海麓、北京中科乐仁、教育部天然药物研究中心、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还有来自西藏军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学者作为公司顾问,为研发工作出谋划策。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