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首条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正式开通。有游客在八达岭长城上尝试下单,与平时外卖点单一样的价格,只要5分钟,一杯冰镇酸梅汤就从山脚送到了游客手中。同样的路程,靠人力至少需要花费50分钟。
不少地方,这样的场景正日益增多。
据统计,在全国,有超过440条无人机航线,覆盖城市、乡村、高山、海岛……
低空经济产业,大有腾飞之势。
新风口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已逐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场景。
——出行,除了高铁、汽车,还可以搭乘“空中巴士”。
今年,深圳往返珠海的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开通,每日往返一趟,单程20分钟;上海到江苏昆山“空中出租车”上线,跨省“打飞的”只需25分钟;江阴外滩至无锡硕放机场,直升机“空中巴士”开航,仅18分钟。
——物流,除了快递员、外卖骑手,也可靠“空投”。
截至目前,美团无人机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落地31条航线,累计完成超30万用户订单;丰翼科技累计在全国开通448条无人机航线,飞行近百万架次,飞行总里程近500万公里。
——农业,地面农事靠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而施肥、喷药、播种等则交给了无人机。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保有量已超过16.67万架。民航局发布的无人机云交换系统数据显示,植保无人机运行量占全部云系统无人机飞行小时数的98%以上。
“从‘低空+’场景落地情况来看,目前农林植保、电力巡检、遥感探测等作业类场景运用最为广泛。”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介绍,“空中游览、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新业态正加速发展。”
“低空+”场景加速解锁的背后,是低空经济的强势发展。
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率超过33%。
增长的飞行时长,印证着低空经济的活力。
据民航局数据显示,2023年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
火热的市场,带动无人机产业乘势起飞。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据民航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无人机超60万架,无人机总数较去年年底增长48%。截至目前,持有现行有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无人机企业总数超1.4万家,持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人员数量超22.5万人。
抢风口
业内人士认为,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民航局副局长韩钧表示。
据民航局预估,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低空经济领域已发生投融资超50起。另据泰伯数据统计,亿元级别的融资至少11起。
对于行业的热度,硬件制造企业感知明显。
“从今年两会以来,各地各界来调研的政府和机构明显增多”,小鹏汇天副总裁仇明全对记者表示。
8月5日,小鹏汇天宣布获得1.5亿美元B1轮融资,并同时启动B2轮融资。本月初,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公布了“陆地航母”飞行器的量产时间表,并称“单台价格不超过200万元”。
如果说“吸金”能力是市场认可度的体现,那么订单的增长则更为直观。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们在国内市场累计收获的批量订单累计已超过1100架”,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对记者说。“今年二季度的营收达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倍多,创下历史新高。”
从二季度财报上看,亿航智能的订单多是来自地方政府、国资平台等,主要用于空中观光飞行服务、交通运输等。
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动力源,动力电池领域也备受关注。
相比于新能源汽车,一辆“会飞的汽车”所搭载的动力电池对于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功率、安全性等多方面性能的要求更为严苛。
“新能源汽车可以由路面承担一部分重量,但航空器起降全部由动力电池带动,要求自然更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艾迪研究总监金伟说。
为抢占市场,不少企业推出高性能电池产品,加强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制造商合作等等,以期提前“卡位”。
2023年年底,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基于亿航智能eVTOL产品的动力电芯、电池包、储能系统和充电基础设施,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今年6月,亿纬锂能宣布推出全新eVTOL电池,该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20Wh/kg,能够在10分钟内快速充电至80%;今年8月,宁德时代独家投资数亿美元,携手峰飞航空研发eVTOL航空电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10家电池企业布局航空电动领域。
长风口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尚处起步阶段,未来将如何飞得更好更远?
低空经济想要真正起飞,“空域开放程度是关键”,多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这就好比先要有路,车才能开得起来。
空域改革正持续推进。
去年底,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颁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把空域划设为七类——A、B、C、D、E为管制空域,G、W为非管制空域。
图片来自《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
这里的G类空域,包括除民用运输机场上空、建有塔台的民用通用机场上空以外真高300米以下空域,以及平均海平面高度低于6000米、对军事飞行和民航公共运输飞行无影响的空域;W类空域为G类空域内真高120米以下部分空域。
“这相当于从国家政策层面打开了低空空域。”曹允春表示,分类管理将极大简化低空飞行审批流程,有助于低空经济发展。
今年,在民航局举行的推进低空经济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再度释放积极信号。
民航局表示,下一步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空域分类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推广,增加低空可飞空域;共同加强低空飞行活动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改善低空飞行活动的计划审批、空管、气象、通信、监视等服务保障。
除空域开放外,“低空经济想要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跟上”,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告诉记者。
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新需求,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通用机场建设和运行标准,推动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上海、广州、杭州、安徽等30多个省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
杭州计划到2027年建成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275个以上,开通低空航线500条以上。
广州计划到2027年将建成“1+5+100”的地面起降设施。具体包括位于增城的跑道型通用机场,以及珠江新城、广州南站等5个枢纽型垂直起降场,覆盖全市11个区100个常态化的起降点。
上海计划将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实现基于5G-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覆盖。
安徽计划到2027年建设20个左右通用机场和500个左右临时起降场地、起降点,全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网基本完备。
为推进低空经济商业化进程,多地也掏出真金白银。“当前,深圳、广州、合肥、珠海等多地政府陆续出台了运营补贴政策,对eVTOL商业运行航线,按照每架次每位乘客,补贴100元至300元不等”,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表示,“这无疑是对eVTOL运营服务商最直接、有力的支持,将极大推动行业商业化进程。”
不过邹建军也提醒,“经济补贴在产业促进和培育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尽快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才是决定低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
策划:万方
主笔:游苏杭
参与报道:李庆招 汪亚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