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四十不惑仍少年:深圳以创新打造全球标杆城市
2020-10-14 06: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   ]

  10月11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一时间,这项被誉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礼包”的文件迅速刷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实施方案》尤其在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方面提出,深圳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推动完善科研机构管理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政企科技创新咨询制度。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定向培养机制等。

  4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横空出世,引领了经济腾飞的中国奇迹。4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希冀瞄准全球创新标杆再创辉煌。

  作为综合性国家创新中心,深圳接下来应该如何发挥其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要力量的核心引擎功能和创新引领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又该如何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充当探路者和排头兵?

  于深圳而言,要完成上述目标并非一件易事。但在受访专家看来,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先锋必须闯出一条新路。

  除此之外,松山湖科学城还“磁吸”了一大批工程师、技术工人等科技型、应用型人才,各类人才总量近10万人,已经充分具备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实力。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协同联动,最大的作用在于加快补齐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研究短板,解决科技创新“从0到1”的问题,为解决“卡脖子”技术奠定基础。

  推动更高水平深港合作

  在深圳的科技创新联动中,香港是一个尤其重要的合作伙伴。上述《实施方案》在“指导思想”中专门提到,推动更高水平深港合作。

  前海是深圳践行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成立10周年。在前海,有一系列为香港企业打造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前海深港创新中心、前海设计创意产业园、前海深港基金小镇等深港合作平台。其中,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港澳台及国际青年创业团队227家。

  入驻梦工场的随身宝科技公司创始人郭玮强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硕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对于为何选择在深圳创业,他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门提到深圳的产业链和科技配套优势,郭玮强说,深圳不算中国最便宜的地方,但在配套速度和成本之间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这样的案例很大程度解释了深港两地的合作互补性——深圳拥有硬件优势、长于产业化,正谋求走向基础研究和国际市场;香港则拥有发达的高等教育,并且高度开放,正寻求产业落地机遇。

  大疆创始人汪滔就是深港两边各自发挥所长的一个典型案例,汪滔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充分利用香港科技创新的优势,并且让创新在深圳开花结果。

  除了前海,深圳又有了一块深港科技合作高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俗称“河套”地区。合作区深圳园区大约3平方公里,原本是一个高度建成区,经过了土地整备、空间腾挪、配套升级、产业导入等,已经由科研创新“零基础”的区域变身为科创聚集地,目前,深圳园区已经落地及正在引进的项目达到了100多个,其中不乏来自于香港高校的前沿科技项目。

  深圳福田区区长黄伟在不久前介绍,合作区深圳园区从原来无地可用,变成现在地等项目。合作区乃至福田区科研创新实力、基础都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

  深圳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福田区每平方公里容纳5万就业人口计算,河套地区深港两边加起来约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少可容纳20万就业人口,加之周边市镇加速建设,或能解决30万-40万人就业,从而带动香港的经济转型。

  “深圳经济规模达到如今的体量,已经足以对香港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唐杰表示。

  继续发挥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当前中央多次重申,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圳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破解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表示,过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在去产能方面取得成功,是因为政府在主导,而在补短板方面,完全靠政府主导是不行的。

  “必须要继续发挥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作用。”海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圳的创新恰恰靠的是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积极性。

  深圳当前商事主体数量超过300万家,4.2%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百万企业形成了“6 个90%”的独特创新现象。

  数据显示,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如此氛围下,加之不断完善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深圳孕育出一大批全球瞩目的科创明星:腾讯、华为、大疆创新、奥比中光等在破解关键“卡脖子”技术方面,脱颖而出。

  支持戴口罩人脸识别,0.5秒内完成对通行人员的身份核验与体温测量。今年疫情期间,深圳企业奥比中光推出3D人脸识别体温测量终端,被广泛应用于防控一线。成立仅7年的奥比中光,如今在3D传感方面拥有专利超过800件,位列该领域世界前三。

  今年疫情期间,腾讯人工智能医疗新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腾讯觅影”完成新冠病毒患者CT检查AI判定的速度仅为 2 秒钟,而按照一次胸部 CT 产生300张影像计算,医生肉眼阅片将耗费5-15分钟。

  在林江看来,正是因为深圳在尊重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方面颇为突出,才带来了全球“创新之都”的地位。接下来,深圳要继续发挥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争取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先行示范。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