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壮丽70年】原科技部秘书长、党组成员张景安:我的火炬情结始终未变_中国双创__双创中国,创业创新工作
2019-12-27 22:12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

  张景安:博士、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78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团委书记,1982年入国家科委,曾任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兼任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科技部秘书长,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中心常务副主席等。

  2019年冬日的一个午后,记者在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二层会议室采访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中心常务副主席,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原社长、曾担任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的张景安。

  在他抑扬顿挫的声调里,看着他当年记录的工作笔记,记者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当年那段属于火炬的波澜壮阔的流金岁月,触摸到了火炬当年的那些“高光”时刻。

  “很早我就把自己当成火炬人”

  “情之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很早我就把自己当成是一位火炬人了!”张景安深情回忆,“我在正式进入火炬中心工作之前,就已经参与了多项与火炬有关的工作。”

  1991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设26个国家高新区;1992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准增建25个国家高新区。加上此前于1988年最先批复建设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国家高新区总数增至52个。“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当时各地热情高涨,但是如何发展、如何突破?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国家高新区的“一把手”,亟需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赶巧的是,1992年,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霍英东先生资助,中组部组织干部到香港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其中有一项是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国际化培训。当时国家科委遴选了30多位高新区主要负责人组成学习团,赴香港进行工商管理和国际化培训,我担任团长。”张景安回忆说,“学习团在香港为时50天的学习,内容涵盖市场经济、国际化、企业管理、世界金融、资本市场、世界经济、法律、知识产权、监察等方方面面,当时学习纪律严格,任何人不得请假,每天专注于学习,还进行了一场考试。”

  张景安评价说,组织这次学习对于刚刚起步发展的国家高新区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不但为国家高新区发展培养了人才,开阔了视野,也为后来实现自主创新发展积蓄了力量。

  “我还参与了推动国家高新区早期企业上市的相关工作。”张景安继续讲述道,尽管在1993年到1994年间,全国性资本市场还处于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早期,但先行先试的国家高新区已经开始了“吃螃蟹”的尝试。“当时我在国家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工作,负责对接证监会,推动高新区的企业上市工作。我记得当时跑了无数趟,终于申请到了2个企业的上市指标。后来,积极争取的成都高新区的成都倍特和中山火炬高新区的中山火炬这两家公司分别在1994年和1995年顺利上市了。随后,我们又支持了东湖高新、苏州高新等一批企业上市,吹响了国家高新区企业向资本市场进军的集结号。”

  在国家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工作期间,由于工作需要,张景安还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国家高新区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当时,国家科委组织在北京、成都、西安等5家国家高新区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李绪鄂将这一工作交给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来抓,高新区科技改革试点由我牵头,和火炬中心的同志一起,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多项进展。李绪鄂还交办了另一项工作,就是对高新区负责人定期进行培训。我们认真组织国内一流学者和专家,尤其是成功企业家对高新区主任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李绪鄂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火炬司令’,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和火炬中心又是其重点主管的工作部门,这两个部门的工作交集非常多,工作人员经常一起工作,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情谊。”

  “那时候,我参与了许多与火炬相关的工作,并由此产生了深深的火炬情结,我时时感觉自己早就和火炬融为一体,早就是一位火炬人了!直到现在老领导宋健还一直说景安同志是火炬人,我听了感到无上荣光!”

  实实在在火炬人,轰轰烈烈火炬事

  “1998年,我正式担任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终于变成了一位实实在在的火炬人了!”说起这一段历史,时至今日,张景安仍难掩心中激动,“在火炬中心工作的这段时间,是我在科技部工作最有意义、最接地气、最有成就感的时期。”

  张景安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火炬的工作思路。这时,一直关心火炬工作的两位老领导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原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彼时已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宋健,会同李绪鄂一起找来张景安研究高新区发展,商议怎么抓好火炬中心的各项工作,开创新时期火炬工作的新局面。经过再三讨论,三人达成共识:抓火炬工作先抓高新区,抓高新区先抓孵化器。

  “宋健主任说,办高新区,就是要‘让年轻人背着书包进来,开着汽车出去’,这是我们先期要实现的‘小目标’。后来,以‘高新区创新孵化’为重点主题,我们又专门进行了多次讨论。”张景安回忆说。

  谋定而后动。明确了思路,张景安开始一心一意加油干,而且干得风生水起。

  “抓高新区工作,首先要抓住‘牛鼻子’。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中关村的发展战略。”在张景安看来,在中关村的发展史上,有三个里程碑值得铭记: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从1988年到1998年,经过10年的发展,还处于试验区的阶段,政策环境已经满足不了创新的发展需求,中关村迫切需要提升发展层次,再造创新环境,优化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寻找新的定位。”上任后,张景安没进办公室就叫上李志远同志一起,直接去找了时任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管委会主任赵凤桐,请他向北京市政府的领导班子报告,提出联合组成调研组对中关村进行调研,以形成科学可行的新时期中关村发展路径和战略。

  “我曾几次到时任北京市市长刘琪的办公室,向他汇报中关村发展战略的相关思路,刘琪非常重视,高度评价‘火炬中心的想法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并且一路大力支持。”此后,由火炬中心牵头与多个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形成了以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科技部高新司、科技部火炬中心5家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的调研班子,由张景安牵头,在中关村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调研活动。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走访,开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座谈会,提出了加快中关村建设的汇报提纲——《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历时8个月,最终以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的名义向国务院提交的中关村调研报告,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专程到北京市做了相关讲话,当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进行了专门的批复,李岚清副总理亲自实地调研,并和温家宝副总理一起研究相关指示。”

  “我清楚地记得, 1999年5月21日上午9时,在国务院第四会议室,时任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带上我(朱镕基总理亲自批示‘朱部长,请火炬中心景安同志届时出席’),一同参加了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会议由李岚清、温家宝两位副总理主持,主题是研究中关村发展的有关问题。李岚清副总理在会议总结时说道,‘中关村建设是一件大事,要办成新模式。’‘中关村建设要统筹规划,要以市场为导向,一定要有开放意识。’会议审议批复了《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提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示范作用’。”张景安回忆说,由此,中关村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家高新区方阵的发展也迈上了新台阶,走向了由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

  “我向火炬中心传达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火炬中心上上下下都很激动,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从提出中关村发展战略,到5家单位历经几个月的调研,我们得到了各界的高度支持。时任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管委会主任赵凤桐,中关村企业家柳传志、段永基、王小兰等都为我们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时任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朱善璐非常积极,有想法、决心大,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舞。”

  “火炬中心从提出问题,到调研中学习、归纳、总结,到大家统一思想,对在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达成共识,为中关村的创新发展思路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也在全国形成了一股力量,就是在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力量,进一步凸显高新区作为创新载体的核心功能。”张景安评价说。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中关村发展战略,张景安还策划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中关村会议。1999年5月7日下午,在张景安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下,主要研究讨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第一次中关村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会议由张景安和时任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任马林主持,在宽泛的主题下与会者就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问题、人才问题、政策环境问题、企业机制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张景安回忆说,当时,中关村具有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但缺乏两个核心政策,一是给技术和人才这些智力资源定价的政策,二是风险投资的政策。到会的企业家呼吁必须开放民间投资,而风险投资在中国存在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出口,二是要规范。基于此,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企业必须痛苦地改造自己,而中关村科技园区当前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应该是营造基础设施完善、人才机制健全、风险投资到位和创业文化活跃的良好创业环境。

  此次会议的部分发言在《科技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大家普遍认为中关村应该有这样一个让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的平台,大家说真话、办实事、扎扎实实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1999年8月13日,第二次中关村会议召开,此次会议由方正总裁张玉峰主持,与会者就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中的政策法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后来,主题为“民营科技企业家论创新”的第三次中关村会议,规格有了大幅提升。会上,中关村三代企业家代表柳传志、段永基、王志东、王文京等踊跃发言。创新企业家发言后,时任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工信部副部长曲维枝、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发表讲话。最后,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做了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培养一线科技企业家的总结讲话,与会同志倍受鼓舞。

  “举办中关村会议,我们大概坚持了四五年。后来北京市政府接棒,这也是现在颇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关村论坛’活动的前身。”张景安说。

  “抓高新区先抓孵化器,抓孵化器要搭台唱戏。”在孵化器工作上,张景安带领火炬中心干了一件颇有影响力的大事。2001年4月,科技部联合上海市政府、原外经贸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在上海召开了“世界企业孵化与技术创新大会”。张景安担任大会秘书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出席大会并致辞。

  “当年参会阵容强大。50多位著名国际孵化器代表人物、几十位省部级领导、20多个省市代表团出席。科技部、原外经贸部等部门领导做了重要发言。会上,发布了旨在推动孵化和创新全球化发展的《上海宣言》。”张景安回忆说,“上海市政府对那次大会相当重视,3天的会议,4位市领导全程参加,上海电视台一周滚动联播‘创新与孵化’的专题片。通过此次大会,在创新中崛起的中国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受到国际好评,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与会的国际孵化器人士纷纷表示‘中国创新在路上’。”

  “孵化器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30多年来,中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了完整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成熟丰富的运营模式和独立纵深的业态布局。”张景安感慨道,“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和创业者交朋友,为创业者排忧解难。”

  “火炬情结让我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在火炬工作的那段时期,我有过8个月没有回家、没有过周末的纪录。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夜里12点。记忆最深的是,火炬的同志们大半夜满北京城里找东西填肚子,我们光顾最多的是24小时营业的永和豆浆。”张景安笑着说。

  火炬事业薪火相传,未来更精彩

  张景安体会最深的是,干好火炬工作,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需要团结一大批有报国情怀、致力于发展高科技的志同道合者集聚在火炬的旗帜下,一起干事创业。

  “1999年,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我们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我们站在世纪之交回忆往事,展望未来,深深感受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重担落在我们火炬人、我们高新区人的身上了。”张景安动情地说,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出版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收录了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为该书作序,谨以此书献给为共和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

  “当时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摸清全国的发展情况,我们组织了各行各业的人才对整个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召集了200多人,在各个领域、各个维度展开研究,形成了近百万字的报告,这是国内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在2000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份报告送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手上,对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动员作用。”

  “1999年,我们还出版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年发展报告》。这是在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10周年之际,我们向国家高新区10周年的献礼。”张景安说,当时迫切需要一部既能全面反映高新区10年发展概况同时又兼具参考与研究价值的文献与书籍。于是,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火炬中心组织编写了这份报告,目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高新区、关心高新区、支持高新区,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高新区发展的良好氛围,打造一个更加有利于高新区发展的创新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那时候,我们就开始了一系列关于科技金融和风险投资的探索。”张景安讲述,在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的关心下,火炬中心牵头组织了一系列关于风险投资的研讨会,并与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形成了定期会商制度,推动高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基金建设。并且,在此基础上,火炬中心联合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发起成立了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这是我国首家经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风险投资行业社团组织。我清楚地记得,早在1999年,我们就在深圳召开了筹备会,2000年又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筹备会。之后,才在北京成立的专委会。我当时担任专委会主任。”

  这是一个大咖云集的专委会,支持者包括3位国家领导人、30多位部长、150多位司局长,54家高新区、40家大学科技园、30多个地区风投协会广泛参与。

  张景安认为,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成立,对于推动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探索有利于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中国风险投资机构与世界各国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交流,推进中国风险投资事业规范、健康地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火炬有一种文化,火炬人有一种情结。我对火炬文化体会最深的是,在火炬旗帜下,团结了一批人,一代又一代火炬人形成一股力量,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大家都有一种把国家的高科技搞上去,把国家的创新搞上去的情怀,并为此而奋斗。”张景安总结说,科学精神、爱国情怀、执着追求、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全球视野、时代特征、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尊重规律、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火炬文化的深刻内涵。

  对新时代火炬工作开拓发展新局面,张景安寄予厚望:“现阶段,以孵化器、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创新创业载体愈发凸显其重要功能,它们与企业发展、社会就业、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等几乎所有重要的命题都可谓是密切相关、相互成就,火炬工作就是要在如何进一步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上下功夫。”

  “新时代,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是火炬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建设具有世界领先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现在我们在很多领域,如人工智能、石墨烯、大数据、3D打印等都处在全球领跑位置,我们要在更高层次上创新,在全球创新资源配置上有所作为,一要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布局;二要实现特色发展;三要壮大发展产业集群。”张景安表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以全球视野谋划未来,火炬工作会更精彩。”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