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推动“两业融合” 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2019-11-18 00:11
来源:产业发展司子站
字体: [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调整和格局重塑的重要一环。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大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价值链延伸,服务收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当前,我国正进入两业融合发展的发轫期,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恰逢其时,将从思想认识、路径引导、模式探索、政策措施保障等方面推进两业融合发展进程,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韧性。

  一、两业融合发展加速推进、势头良好

  近年来,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快速推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涌现了一些融合发展领军企业和典型路径模式,融合发展效应开始逐步显现,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在装备制造领域,上海电气、陕鼓集团等通过“技术+管理+服务”模式积极发展装备增值服务,加快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在消费品领域,一批企业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和全程服务,实现生产流程再造以及与客户的紧密互动。在互联网平台领域,小米有品、网易严选等电商积极探索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模式,实现了设计与制造、生产与消费的无缝对接。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和行业通过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道路,焕发了增长新机、释放了增长潜力、推进了动能转换、重塑了竞争优势。

  总体来看,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仍然存在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水平不够高等问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但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鲜有突破;装备制造、家电等行业融合发展起步较早,其他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领域融合发展主要沿袭模仿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既有模式,创新性、灵活性不够,不能很好适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从更深层次来看,两业融合发展在认识上还不到位,有的认为两业融合发展就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的把两业融合简单等同于企业主辅分离和多元化,或者就制造谈制造、就服务谈服务;在发展路径上还存在惯性依赖,由于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被锁定在加工组装环节,向高端服务拓展的路径转换风险高、投入大、见效慢,有的企业则习惯于“服务内置化”的封闭式发展路径,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尚需时日;在政策环境上还不完善,如行业资质管理方式滞后、标准不健全、数据不开放等,对企业跨界融合发展造成障碍。

  二、两业深度融合将释放巨大经济增长效应

  有助于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资源条件变化,我国高投入、高消耗、低成本、低价格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重供给轻需求、重生产轻服务、重规模轻品质、重扩张轻升级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亟待由传统的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建立与消费结构升级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和市场营销模式,通过智能化生产、柔性化定制、供应链协同等方式紧密对接生产消费两端、供给需求两侧,将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环节,能够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破解低端无效供给过剩和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好地改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链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石。近年来,受要素成本上升、科技人才竞争加剧、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等内外部因素影响,我国作为制造大国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制造强国建设面临发展优势重塑、增长动力重生、外需市场打压、高端技术封锁等多重任务和挑战。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可以拓展我国制造业发展优势,补齐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等短板环节,加快提高产业链水平,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促进传统制造模式向两业融合的新型制造模式转变,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培育持续发展新动能,释放转型发展新空间,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有利于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部门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将不断增加服务投入,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知识等软要素,从而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将带动服务要素作为中间投入的巨大需求,对高端优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有效牵引,促进金融保险、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的形势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将创造出许多新需求、形成许多新产品、衍生许多新服务,从而拓宽服务业增长空间,孕育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当前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

  两业融合是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规律,也是市场内生驱动、企业主动作为的过程,特别是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路径和新模式,需要企业及其他主体在不断探索、反复尝试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对于两业融合发展,政府主要发挥引导激励作用,营造公平有序的融合发展环境。一是聚焦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针对融合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打破多头管理和条块分割,推进数据等资源开放共享,形成良好的融合发展生态;二是积极探索创新用地供给方式,针对两业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和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新要求,探索业态复合、功能混合、弹性灵活的用地出让方式,特别是要研究适应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服务企业反向拓展制造的用地供给方式创新;三是协同发力强化融合发展要素保障,通过设立投资基金、培养跨界融合人才、推进产教融合、搭建重大平台等措施,补齐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短板;四是因地制宜开展两业融合试点示范,针对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特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城市、园区和企业开展融合发展试点,形成一批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和发展样板,起到探索经验做法、率先示范引领的作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 徐建伟、洪群联)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