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资讯
OLED有机发光材料突破进行时
2022-06-30 10:06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字体: [   ]
   

    随着OLED面板在终端应用的不断深入,整个OLED产业链孕育巨大发展机遇。其中,让OLED面板自发光的根本——OLED有机发光材料既是最引人关注的,也是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一直以来,OLED有机发光材料都被美、日、韩等国家垄断。随着OLED面板需求量攀升,我国OLED面板厂线投入逐渐增大,在我国OLED面板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克主要材料供应,实现OLED产业链安全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有机发光材料国产化正当时

  当前,OLED正占据显示产业重要地位,OLED显示产品已经被广泛用于手机、电视、汽车光源、室内照明以及生物医学设备中。OLED面板需求量迅速攀升,我国OLED面板厂线投入也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营的OLED生产线已达12条,在建产线7条,投资总额超过3500亿元(490亿美元)。

  

  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刘暾表示,OLED的英文全名为有机发光二极管,这里的“有机”指的就是在电场激发下发出亮丽色彩的有机发光材料,其在OLED面板总成本占比中超过10%,价格高昂。例如,OLED发光功能材料中的红绿蓝发光主体材料单价为2000~5000元/克,OLED掺杂材料单价则高达5000~20000元/克,是黄金价格的数十倍。

  虽然有机发光材料的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在OLED面板产业链中,其技术壁垒也是最高的领域之一。美、日、韩等国家通过长期探索,积累了大量制造经验,形成了专利垄断,产业竞争门槛较高。

  由于国内企业起步较晚,受制于专利保护,企业只能借助主攻OLED中间体、升华前粗单体、升华前材料等领域切入该产业。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中间体及单体粗品供应国,部分企业已经进入核心供应链。

  

  在技术壁垒较高的OLED有机发光材料成品(终端材料)领域,我国的市占率仍然较低。据DSCC统计,以日本的出光兴产和住友,德国的默克,美国的UDC和陶氏杜邦,韩国的三星SDI和LG化学等为代表的国外厂商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在通用辅助材料(电子功能、空穴功能等材料)领域,国内市场占比为12%左右,发光层材料占比不足5%。

  中国科学院院士支志明曾指出,由于我国不具备相关有机发光材料的原创性专利,因此我们需要付出高价专利授权费用,这就增加了国产OLED面板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如果发光材料在稳定供应方面存在风险,会进一步阻碍我国OLED产业发展。为此,我国急需发展OLED发光材料技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材料的量产应用,逐步提升OLED显示产业的中国技术比例。

  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

  近年来,国内OLED材料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材料领域投入越来越大,专利申请数量取得了一定的增长。包括万润、奥来德、阿格蕾雅、鼎材、三月等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专利数量均超过百余项。随着国内加大研发投入,部分材料厂商已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鲁瑾表示,随着有机发光材料终端产品的国外部分核心专利陆续到期,国内厂商有望加速切入OLED有机发光材料市场。例如,从2017年起,美国UDC的多项磷光OLED发光材料专利到期后就有多家企业纷纷布局磷光材料。而2020年到期的CN1413426A专利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第二代磷光材料。

  “专利门槛降低也必将吸引更多企业的进入,甚至下游面板厂商也开始向上游进行业务布局,OLED材料市场的竞争恐将加剧。”鲁瑾强调。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