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低端制造环节谋取发展路径的企业开始淡出主流,寻求产业链上的“断点”、“堵点”,追求成为产业命门的理念渐热:要成为专、精、特、新的技术支撑企业,用小规模市场立稳脚跟解决发展问题、生存问题。通过企业家访谈《科创解码》,我们欣喜地发现已经上路的创新企业,通过对话成长中的科创企业CEO,以媒体视角,探访应用场景、剖析创新案例、发现产业价值,解码其成长之道。近日,阿基米德传媒总编辑王海滨对话飞凯材料CEO苏斌,一起聊聊飞凯的技术创新、硬核实力。
苏斌,飞凯材料CEO,年轻帅气的宝山罗店人。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掌管着一家注册本地的上市公司,这感觉在苏斌看来是压力也是动力:“做事一定要做好,否则让家里人笑话了。”
材料企业的产品对于普通人来说会有生僻陌生的感觉,所以苏斌还需要在自己的家乡做普及工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使用到的各种产品都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材料。
比如时候家里铺的宽带就需要使用光纤,那么紫外固化材料就负责给光纤做外部涂覆来增强光纤强度,它可以帮助提高光纤生产速度;比如手机、电视机等各种家电里面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半导体、显示材料……飞凯就是这样一家其实离老百姓非常近,但是不那么为人熟知的企业。
飞凯科技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7月刚刚做了更名,用“科技”取代了原来名字中的“光电”,这也意味着以光电涂覆材料起家的飞凯全面向多元化材料业务推进。从紫外固化材料起家,坚持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飞凯,目前总体规模并不大,但值得骄傲的是,正是这家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使得光纤领域实现了本土产业化。
紫外固化材料现在仍然是飞凯的主要业务之一,在它的四块重点业务领域中,剩下的三个分别是半导体材料——主要包含应用在集成电路制造封装领域的湿电子化学品、锡球、环氧塑封料、光刻胶等以及PCB制造材料;屏幕显示材料——主要包含OLED显示材料、液晶材料以及光刻胶;以及主要应用于医药中间体及液晶单体的有机合成材料。
接下来飞凯会加大在半导体和屏幕显示材料领域的投入,把它们作为企业今后的业务拓展重心。从2021年半年报来看,这两项的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75%左右,已经成为真正的命脉了。
半导体和屏幕显示这两大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源自于飞凯的早期布局,通过2017年的并购快速形成了自己在的基本能力和产品,目前长电科技、中芯国际、京东方等都已经是飞凯的下游客户。
苏斌认为,材料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在于技术,飞凯希望自己不仅仅是国外先进技术的追随者,做一个传统的材料供应商,而需要有自己的技术创新、硬核实力。以半导体材料为例,透过热点事件,公众都意识到了其实中国在这个行业的很多环节都需要依赖国外供应商。苏斌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我们都说某个环节是卡脖子项目,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如果你把整个生产链条做细分,可能会发现“几乎全身都是脖子”。
飞凯作为半导体行业的材料供应商,目前业务主要涉及封装材料、光刻胶和晶圆。在半导体封装材料上类别比较全,营收也有一定规模,接下来会投入更多资源到晶圆制造上寻求突破,这块的市场机会很大,当然,要实现这个类别的高端产品本土化是一件有相当挑战、很难的事情。
布局产业多元化的底气来自于对自身研发能力和投入的信心。2020年飞凯材料的研发投入占总营业收入的7.32%,并且在2020年底拿到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证,这是国家层面对一家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软件、硬件的综合认定,含金量颇高。
苏斌说,其实国内有很多的企业跟飞凯一样在致力于产品的本土化供应链突破,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个进展会比过往更快也有着更多的现实压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来做这件事。
谈到未来,苏斌认为目前的国内市场环境对飞凯属于利好,公司成长的同时必然面对更多的挑战。在科技研发方面,已经拿到国家认证的飞凯实验室通过5年的努力,能在自身涉及的有机材料具备很高的行业认可度。最终在材料开发方面,希望飞凯在5年后可以从目前的紧密追随、追赶国外大企业的步伐,成长成能够去创新、引领国内产品的开发。
他相信在未来的3-5年,会有更多的项目找到当下卡脖子项目的国内解决方案。对半导体整个产业来说,可能需要的时间会更长,飞凯作为其中的一个小环节,会努力坚持,寻求突破,这既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不构成购买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