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浙江、安徽精准防控 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2020-03-01 19:03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字体: [   ]


  浙江省坚持“两手都要硬 两战都要赢”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见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省坚持“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建立健全精密智控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加快推动复工复产。截至2月26日,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44375家,复工率达99.79%;全省规上(限上)服务业已复工36680家,复工率达98.45%;全省551个续建省重点项目全部复工,复工强度为66.4,环比提高7.7个点。

  一、着力推动从“严密型管控”向“精密型智控”转变

  (一)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在原定的“一确保、两争取”目标基础上,新增“一确保、一争取”,调整后的目标是:确保我省不出现大规模传播、扩散、蔓延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完成我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新增);努力争取不发生死亡病例,努力争取不发生医护人员感染,努力争取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新增)。

  (二)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厘清复工复产“四个保障”大逻辑,即“首先要以物流保障为基础,进一步为群众提供生活保障,再进一步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用工保障,还要做好复工复产防护物资保障。”同时,还提出了复工复产“五通”要求,即道路通、物流通、资金通、人员通、政策通,明确了复工复产需打通的重点关节。

  (三)及时推行“一图一码一指数”。“一图”即疫情“五色图”,为分区分级分类、精准施策提供基础。“一码”即健康码,利用大数据,为复工复产人员管理提供精准服务,截至2月22日全省申领健康码人数已达4102.66万。“一指数”即精密智控指数,既反映对疫情防控的管控力,又反映复工复产所需人流、物流等的畅通度。

  二、着力推动复工率、产能恢复

  (一)抓好“1+X”配套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地。制定了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0条综合性政策,以及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17条等若干单项政策,形成“1+22”政策体系,涉及金融、财税、交通、土地、外贸、价格、信用、用工等众多领域。同时,标准化办事流程,推动已出台的惠企惠民政策在“浙里办”上全链条解读,电子化办理,逐步实现政策指引一网通晓,政策落实一网通办,切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提升企业获得感。

  (二)坚持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科学编制复工率、企业产能恢复率、省重点项目复工强度等指数,建立健全每日监测体系,为统筹抓好复工复产工作提供量化基础。通过对复工复产量化情况晾晒等方式,推动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对工作相对滞后的地方,采取约谈等方式加以督促。

  (三)坚持分阶段有序推进。第一阶段,根据疫情“五色图”,要求低风险地区企业复工率不低于70%,较低风险地区企业复工率不低于60%,中风险地区企业复工率不低于50%,推动企业提升产能,省重点项目努力实现基本开工。第二阶段,在全省疫情形势无大反复、全国疫情形势趋稳的前提下,根据疫情“五色图”,除高风险、较高风险地区外,要求基本实现全面复工、产能恢复率达到75%以上。

  (四)压实属地政府和企业主体责任。一方面,切实提高各级干部“两手抓”的思想、认识、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企业进一步提升“两手硬”的科学防护的认知水平,落实分散就餐、定点隔离、健康监测等防疫措施要求。

  三、着力推动化解企业用工难、产业链联动难、物流畅通难等问题

  (一)全力破解用工难。针对浙江有近半数企业员工来自外省的实际,全省各地着力疏通“找人、接人、识人、管人”四个环节的堵点,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员工返岗。如建立“白名单”制度,开辟员工返岗绿色通道;实施全程管控的“点对点”包车、包专列等方式接送来源地相对集中的职工;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展精准招工,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全力破解产业链联动难。各级党委、政府及时掌握省内重点制造业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情况,利用省市县协同机制,帮助解决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不衔接的问题。对企业需协调外省有关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及时采取发函给配套企业所在地政府等举措,帮助企业实现供需对接。对于重点项目开工原料不足问题,省级有关部门协同各地各部门统筹调配,积极协调水泥企业复工、钢材市场复售,保障重点项目原材料供给。

  (三)全力破解物流畅通难。重点是通过长三角协作机制、积极与有关省份沟通,努力打通省际交通要道,确保物资运得进来、产品运得出去。督促各地打通市际、县际交通要道,畅通县乡村公路,目前除个别疫情较为严重地区外,全省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公共交通,快递、外卖等物流配送已基本恢复。


  安徽省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安徽省高站位谋划部署,高规格领导推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截至2月26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16589户,复工率94.2%,复工人员164.5万,亿元以上重点企业复工5648户。

  一、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科学合理安排复工

  (一)分区分级管理。在省领导分别包保16个市的基础上,以县域为单位,将全省105个县(市、区)划分为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等5个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实行差异化、精准化防控。2月20日起,低风险地区黄山市率先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突出重点推动复工复产。重点围绕公共事业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领域的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积极保障和促进重点园区、重点工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具备基本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三)保障长三角地区用工。加强与沪苏浙沟通对接,严格执行长三角地区联防联控互认机制,保障复工企业用工需求。阜阳、宿州等农民工输出大市成立工作组,主动前往浙江、江苏、上海等外出务工人员聚集地,沟通协调人员返岗等事宜,建立双方会商机制,免费开通大巴、专列,联合开展“送您上岗 接您返企”活动。

  二、多项政策举措叠加,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一)着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对生产防控重点物资企业提前复工复产,按每人每天200元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增产扩能新购设备给予奖补,优先享受省级“三重一创”、制造强省、科技创新、技工大省等系列支持政策。对新申报医护类、药品类科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立项。全省31户生产防护服、口罩、消杀用品的重点企业在疫情防控第一时间全部复工。

  (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等成本,减免检测费、校准费、专利费等相关费用。减免企业税收,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范围等政策。减免中小微企业租金,对承租国有企业或行政事业性单位房产的中小微企业免收3个月房租。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用,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

  (三)加大金融助企力度。加强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浮10%以上。放宽“税融通”业务支持对象纳税信用等级,保障重点领域融资需求,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确保企业获得贷款期限不超过2天、实际贷款利率低于1.6%。

  (四)深入开展“四送一服”。通过开展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的“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联系包保服务,点对点了解联系包保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精准开展政策宣传解读、问题收集办理、复工复产手续辅导等帮扶,指导未达到条件的企业有序准备,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帮助已复工复产的企业稳定运行。

  三、聚焦重大项目开工,加强精准调度服务

  (一)有力有序推动重点项目开复工。实行重点项目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一项一策”制订项目开工复工推进计划,落实牵头协调单位和项目单位推进责任,推动重点项目安全有序实施。实行重点项目分级分层协调调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面落实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实行容缺办理、特事特办。

  (二)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优先保障用地需求,优先安排近期新开工重点项目用地计划,允许2020年6月底前能实质性开工的省重点建设项目使用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安排扶持资金,预算内投资优先向传染病防治急需的项目倾斜,地方政府债券优先支持2020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的医疗卫生、铁路、公路、水利、机场等基础设施和补短板项目。

  四、物资运输快检快通,保障要素流动顺畅

  (一)做好公路通行保障。清理规范检测站点,采取复式检测等有效方式,实现快检快放,提高路网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依托皖事通APP和支付宝“皖事通”小程序上线“安徽健康码”,实施“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方便企业复工人员上班打卡、个人健康信息申报。启用长三角货证通安徽版,实现疫情防控期间长三角区域货物跨省便捷无障碍运输。

  (二)做好道路运输通行保障。保障基本通行,确保应急物资优先通行,将蔬菜、肉蛋奶、畜禽及产品、水产品、粮油等重要生活物资及种畜禽纳入应急运输保障范围,确保做到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便利通行。建立由1174辆客运车辆、825辆货运车辆组成的全省应急运输保障运力,明确应急运输保障力量责任人,确保随用随调,保障应急运输。截至2月26日,全省运输应急和生产生活物资累计6.81万辆次,货运量91.53万吨。

  (三)做好水路运输通行保障。按照低风险地区货运码头能开尽开、较低风险地区分期分批开港要求,鼓励大型货运码头尽快开港复产,推动中小型码头有序开港复产。截至2月26日,已有160座码头恢复运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9天超去年同期日均水平。(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