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互联网+
互联网进入数字新世界
2021-09-27 13:0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体: [   ]

  2021年,“元宇宙”一个寂寥了29年的概念,随着游戏公司Roblox的上市而大火,Facebook将元宇宙定为公司五年核心战略,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元宇宙”赛道,以抢占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先机。

  随着“元宇宙”的热度持续高涨,越来越多人将2021年称为“元宇宙”元年。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又为何能引发如此火热的关注呢?近日,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大教育校长于佳宁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元宇宙的本质上就是第三代互联网Web3.0。”

  “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出自于30年前的科幻小说《雪崩》,在书中,元宇宙就是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人类在现实世界中拥有的一切或者无法完成的事情都可以在这个虚拟数字世界里实现。在于佳宁看来,元宇宙不是一个虚拟的游戏空间,而是一个未来人人都会参与的美好数字新世界。元宇宙让每个人可以摆脱物理世界的各种现实约束,释放自己的无限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于佳宁强调,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物种”,元宇宙集5G、VR、AR、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之大成,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下一阶段。这也意味着它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的主战场,变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未来十年将成为元宇宙的黄金十年。

  以区块链为例,于佳宁讲到,它在元宇宙的“智能经济”体系中将发挥的基础设施作用,推动元宇宙中的数字资源实现高效率地确权、流转、分配和交易,形成数字资产,并促进“万物互联”将逐步走向“万物互信”,再到“万物交易”和“万物协作”,为元宇宙构建一套全新的资产体系和社会协作体系。

  发展元宇宙不是脱实向虚,而是以赋能实体经济为导向。“元宇宙的核心关键词是融合”,于佳宁认为,具体来说,元宇宙的本质特征是“五大融合”,即: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生活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数字资产与实物资产深度融合以及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深度融合。在元宇宙中,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高效沟通协作,全面联网的智能设备将有效联动,产业链协作将变得更加透明高效,进而赋能实体经济走向新空间、打开新市场、找到新突破。

  NFT(非同质化通证)也是当下互联网行业的热门创新话题,也同样是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的新兴领域。NFT是数字文化的价值载体,而数字文化则是元宇宙的核心要素之一。于佳宁表示,在元宇宙时代,来自物理世界的物质性约束越来越少,创意可能会是唯一的稀缺资源。NFT在元宇宙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有望成为连接数字资产和实物资产的关键桥梁,进而成为元宇宙中的核心资产类别。

  不过,在“元宇宙”概念出圈的同时,也有人质疑此举是把已有的技术过度包装,为其“贴金”并造就神秘感,本质上是为了炒概念、讲故事。于佳宁也表示,目前,元宇宙的机遇窗口期正在逐步开启,但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它的发展将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关键还需要底层性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迭代,持续扩展边界,应用才有机会广泛落地。如果不切实际的盲目炒作相关概念,反而可能会导致出现泡沫,延缓元宇宙的发展建设进程。

  “元宇宙是技术大爆炸时代带来的新世界,而显著加速未来十年现实世界的数字化进程,人类向元宇宙的迁徙速度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于佳宁坚信,未来,元宇宙的普及将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深度融合,各类技术价值也将赋能实体产业中逐步显现,它将带来新商业模式,重构分配模式,再造组织形态,重塑产业关系,推动人类走向数字文明新纪元。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