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大数据
“十四五”浪潮下如何构建城市数据中心网络?
2022-01-19 14:01
字体: [   ]
  数据是数字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中心是承载数据存储、分析、计算的唯一载体,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从云计算到数字货币,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据中心算力以及云网的支持。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同年4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年本市数据中心统筹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满足必需、功能聚焦、布局均衡、高效绿色、性能突出”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这是上海政府对于“十四五”规划的快速落地与夯实。
 
 
  算力刚需与有限资源:城市数据中心建设面临两难
  纵观数据中心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始终脱离不了两个基础物理限制:空间与能源。有限和离散的空间会造成数据中心资源分散、扩容受限,无法发挥集约化优势,算力体量下降;能源不足则导致数据中心无法运转,近几年因为供电配额紧张造成数据中心被迫关闭的案例屡见不鲜。
  一边是数字经济和社会对算力的刚需,另一边是紧张的城市资源,如何取舍与平衡?上海率先给出了参考答案:一方面,明确功能需求导向,从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的定位出发,重点满足核心产业算力需求。另一方面,新建数据中心按重点发展区域聚集,合理布局,发挥集约化优势,充分考虑用地、电力等资源配套;同时强调绿色节能,新建项目综合PUE控制在1.3以下。
 
  资源保障与技术创新:城市数据中心建设齐头并进
  除了资源政策上的引导,上海提出引入IPv6、无损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数据中心算力使用效率。
  IPv6提供算力的泛在联接。从人人互联到万物智联,网络对IP地址的需求指数级增加;数据中心作为算力中枢,IPv6成为互联的基础要求。“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传统高性能计算与存储采用InfiniBand和Fibre Channel专网架构,不兼容于IPv6。以太网替代专网,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
  无损以太网提供算力的确定性质量。数据中心网络以太化趋势明显,在互联网、运营商、ICT厂商的共同努力下,无损以太网技术快速发展,2019年测试规范发布并开始商用。与传统以太网平均0.1%的丢包率相比,无损以太网可实现0丢包,消除由于数据重传造成的服务器空转。在同等的服务器规模下,应用无损以太网可实现算力翻番,单位算力能耗减少50%。
  软件定义网络提供算力的自动化保障。在集约建设的导向下,数据中心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0标准机架,采用虚拟化技术后管理规模可达到30万节点,网络管理势必要向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
 
  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的网络助推器
  华为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CloudFabric 3.0,满足IPv6、全无损以太、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要求,为城市数据中心建设提供网络助推器:
  ►IPv6全兼容:可提供端到端IPv6网络方案,对于存量网络,支持IPv4向IPv6平滑演进;
  ►全无损以太网:在业界率先实现以太网0丢包,基于创新iLossless算法,打破高性能计算网络、存储网络和业务网络的多协议架构壁垒,实现物理网络协议融合;
  ►智能部署与运维:将软件定义网络能力率先推进到L3自动驾驶网络层级,网络可自动理解用户意图,实现业务秒级发放;实时监测网络状态,实现1分钟故障感知,3分钟定位,5分钟修复。
  随着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数据中心建设要求的深入解读,相信各省市地方的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将陆续出台。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构建数据中心算力底座,数据中心网络对于提升算力具有重大的价值和空间。华为愿与客户、合作伙伴携手打造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的优秀实践,为加速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
组稿:李艾离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购买或投资建议。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