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江发布 编辑:胡炜 作者:生态环境局
近年来,赣江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6%,双双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新区对大气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持续投入和不断创新。
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大气治理
新区积极推进大气治理从“人防”向“技防”转变。一是引入颗粒物通量雷达、高空瞭望监控等先进设备,织密高空监测网络,实现污染源的精准排查。二是开展道路积尘走航,投入光离子化检测器(PID)、手持式红外热成像监测设备等“科技鼻”实时动态追踪,精准定位污染源。三是开启“无人机+VR”的工作模式,完善问题“发现-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流程。四是搭建智慧环保平台,实现污染防治、排污监管等多业务同平台管理,进一步提升数据融合和系统性治气能力,推动环保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精准施策 攻坚重点领域难题
新区重点施策、精准治污。2024年相继出台《赣江新区2024年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赣江新区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围绕工业源治理、移动源管控、扬尘源防治等9大重点领域部署20个专项行动,推动扎实攻坚。通过强化VOCs深度治理、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工地“六个百分百”管理等措施,实现PM2.5、臭氧等主要污染物的协同控制。
强化应急 筑牢民生守护屏障
新区聚焦公众身体健康权益,结合实际,组织修订了《赣江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优化“预测预警-应急启动-督导落实”全链条响应机制。依托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气象预报系统,全年精准启动4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通过实施工业企业分级管控,鼓励错峰生产,强化重点区域洒水降尘等有效管控措施,着力削减污染物峰值浓度,成功守住“不出现重污染天”的目标底线。
区域联动 构建协同治理格局
新区在不断增强部门监管合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区域协同,与南昌市、九江市签订了《昌九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建立了跨区域高水平大气管控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问题的跨区管控,大力构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赣江新区将紧扣空气质量改善主题,抓住本地源监管、污染天应急等重点,着力解决新区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涉气环境问题,持续深入打好蓝天提升攻坚战,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空气质量指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