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创意 > 内容创新
构建新时代未来文学之“未来”
2022-08-09 18:08
字体: [   ]
  7月30日,“新时代未来文学启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端学术研讨会在线召开。与会学者提出了“未来文学”概念,并围绕如何构建未来文学的理论框架、未来文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未来文学中科学与文学的关系等话题展开研讨。
  承载未来的艺术载体
  对未来文学的讨论,是世界大变局下人们对创新性未来文学的审美与表达,是具有对新时代的观察和跨越性等特征的文学探讨。当前提出未来文学概念,构建未来文学理论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未来文学的特征,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孟庆枢认为,适应时代发展、变中求新是未来文学发展的原动力,科幻文学与文化是未来文学的亮点,未来文学的对象是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新形态。依托于数字技术而诞生的网络空间,带来了文学空间的重构与文学批评语境、批评话语的变革,未来文学要对“全民写作”“全民阅读”以及“全民批评”的发展趋势作出引领和规范。
  未来文学的“未来”时空,不仅是线性时间的延展,也是连接过去和现在之维的时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研表示,未来文学的“文学”是承载未来的艺术载体,“未来”指向的是一种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由文学艺术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时空世界。在这个时空世界里,人的意识、精神世界被具象化、现实化、当下化,并以此倒逼人类反思其所作所为。未来文学的建设很有可能是全民性的、全方位的、关涉社会各行各业的。未来文学要在辩证理解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基础之上,利用好文化工业的特色,利用多元媒介来调整文学商品性和文化性的平衡。
  新时代未来文学既彰显了立足当下的现实关怀,又体现了对文学深切体悟和关切生发的预测与期待。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俐俐看来,未来文学出现的契机是科幻文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革命性的时空观念则是影响未来文学的精髓。
  当下中国进入了政治、经济、科技等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人们沉浸在数字化生活中,在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交相辉映中,文学文化的生成与创造必然彰显动态多元的新意义,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境界。孟庆枢提出,要通过综合思想者、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的成果,形成各个学科的跨越融合与各种思想的对话,使科学理性与人文美学融会贯通、互相促进。
  重构文艺与科技关系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吴岩表示,未来文学的理论建构有着坚实的哲学和当代文学基础,未来文学的目标是要创建新的宇宙观,我们要对这种新的文学创造作出自己的阐释。
  处于快速发展中的社会,必然关注未来。只有拥有未来观,才能更科学有效地解决当下的问题。《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姚海军表示,科幻文学是未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承担起时代的重任,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新思维、新方案。
  科幻文学是对未来可能世界的描绘,它将科幻和文学两种元素融合在同一文本当中,是在对现实的观照之下、在叙事当中让未来现身,以科学幻想的方式将当下的体验陌生化、审美化。刘研谈到,科幻小说的发展,给文艺与科技关系的重构带来了新的可能。科幻文学是一个充满了颠覆性和异质性的空间,因此应该把科幻文学作为研究未来文学的起点和进行未来文学理论话语建构的出发点。
  未来文学的提出,不仅仅是在科幻领域,更是在整个文学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命题。全人类休戚与共,人类文学发展只有交流互鉴、碰撞融合,才能为人类未来发展发挥其应有作用。
  会议由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承办。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记者 赵徐州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