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生物产业 > 生物农业
未来的粮食这样种
2024-03-12 10:03
来源:科技日报
字体: [   ]
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 吴纯新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全国两会期间,粮食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

  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艳看来,人是关键问题。“想要吸引更多人才回到乡村,当地需要有特色产业;同时要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传统农业主要靠人,现代农业关键在“机”。大型农机特别是高端农机具,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肥料投入等生产成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物质装备尤其是农机具是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董事长刘继国说。

  以中国一拖开发的多功能自走式智能辣椒直播机为例,要一次性完成“椒麦套种”农艺下的铺管、覆膜、精量播种以及镇压喷药等多种工序,这台机器的工作效率要比人工作业效率高20—30倍。

  谈及农机行业发展,刘继国建议加大高端农业机械科技研发投入,加大对农机企业在技术及产品研发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对短板弱项装备及“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应用。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业主体发展迅速。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梨树凤凰山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的合作社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在她的带动下,合作社成员已有158户,服务带动周边9个村,800多户农民。“从大型播种机到收割机,再到喷洒生物农药的无人机,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智能免耕播种机等装备,我们都用上了。”韩凤香说。2023年,该合作社实现粮食总产量2000多万斤,让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之源。”全国政协委员、佐丹力健康产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丹说。

  他建议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生产主体及涉农经营服务主体专业人员纳入师资队伍,从顶层设计完善培养体系。“围绕产业需求和地方的特色,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让更多的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参与到这项工作中。”韩丹说。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