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阅读
“创客”要敢为天下先
2021-04-30 14:04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字体: [   ]

姚景涛 彭臻



“创客”敢为天下先,谋大局、做大事,共同构建适应新时代创新创业的问题导向的标准体系。我们对真正的创新保持耐心,也要为成果转化提供迭代的机会,涵养创新创业生态的生命通道,让创新创业活起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作为新材料行业创投人和技术创新型公司的创业者,除了要做好技术创新赛道的创业和相关服务工作,也要做好思想准备。技术创新型创业者和从事相关服务的“创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度。

 

  敢为天下先,要“站得高”

  想要做好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工作,“创客”就要“站得高”,谋大局、做大事、有“胸怀天下”的格局。制造业要实现赶超,只有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突破,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核心形成持续投入、系统创新和与核心技术创新共同成长的产业化体系。

  对于“创客”来说,想要抓住新时代创新创业的重大机遇和商机,就要聚焦国家和行业的重大需求,紧抓技术创新,做好强基工作。要立足于解决关键“卡脖子”技术问题,致力于解决“受制于人”的产业“心脏病”;要有与用户共情的意识,与产业界同呼吸、共命运;要有战略科学家的高度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敢于面对现实问题,勇于打破“科学”“技术”“工程”“产业”“高校”等思想围墙,主动出击,与各方协同作战。与产业界同呼吸、共命运;要有战略科学家的高度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敢于面对现实问题,勇于打破“科学”“技术”“工程”“产业”“高校”等思想围墙,主动出击,与各方协同作战。

  新时代创新创业,只有“创客”站得高,有胸怀天下的格局,认识上来了,方向明确了,问题抓准了,客户理顺了,思维清晰了,使命确立了,才能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才能抓住属于我们的时代机遇。

 

  敢为天下先,要“抓得准”

  所谓“抓得准”,指的是努力构建问题导向的标准体系。问题导向的核心就是要解决问题,这是问题导向的底层逻辑。要有问题导向的标准,就是要建立一套适应问题导向的机制和标准体系,在创新创业相关的各个环节构建适应创新创业需求的环境和政策体系。

  创新创业根植产业,问题导向是其关键。只有面向问题,解决痛点,创造价值,创新者才有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只有产业认可、企业买账,创业者才有生存的环境。

  在新材料领域,相关部委曾对130多种关键材料组织调研,发现有30%以上还处于空白,超过50%依赖进口;国外对我国实施的“卡脖子”项目中,一多半属于新材料,问题突出,任重道远,这些问题就是新材料“创客”的方向和机遇。问题就是新材料“创客”的方向和机遇。

  创新型创业者面向问题的研究质量和深度,决定了创新和创业质量,决定了项目生存的竞争力。聚焦于问题本身,聚焦于技术方案的质量,聚焦解决用户痛点的效果,是真正的问题导向。对学界、研究机构的从业者而言,问题要“新、奇、特”,要有热度,有学术亮点。而“有历史、有业绩、无风险”这些主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与问题导向的标准背离,从根本上造成了“产学研用”思想上的不一致,制约了创新创业。

  “创客”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抓得准”,从“产、学、研、用”的管理、机制和标准、从业者的思想观念等入手,用问题导向的底层逻辑分析和解决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参与群体的主要问题,共同构建适应新时代创新创业的问题导向的标准体系。

 

  敢为天下先,要“放得开”

  创新的基础在敢闯,创业的基础在敢用。

  创新是一种智力创造行为,本身就有极大不确定性,真正的创新就是要面对问题,放下包袱、开动脑筋,大胆想、大胆干。敢用创新团队、创新成果、创新方案,既是对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应用场景、试错空间直接支持创新的探索,也是创新向产业转化的重要战略支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公布以后,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采购都进入了逐步规范的阶段,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这些支撑高速发展的良法在落地过程中可谓举步维艰。我们认真分析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的主导思想,主要着力在节约资金、规范程序,从解决财政支出和财政监督的角度考虑问题。

  现有招标、采购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执行人员,在“零风险”“低价格”“高门槛”导向的指引下,从执行层面给创新创业者构筑了一道无形的应用“大坝”,使得我们空有丰富的场景和巨大的试错空间,却难以在项目层面有效支持创新落地转化,极大地威胁了创业者的生存。我们亟需在机制上认真研究,在这个“大坝”上设计并打开涵养创新创业生态的生命通道,让创新创业活起来。

  以笔者参与的一个绿色装配式建筑创新创业项目为例,其创始人和团队有很好的技术体系和职业背景,技术属于现有成熟工程技术的集成创新,来自设计院、总包的技术专家一致认为理论可行、质量可靠,能够解决现在装配式行业最大的痛点,然而在产业化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业主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有落地项目吗?有相关技术标准吗?业主对风险和创新的态度可想而知。为此,项目团队不得已,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建了样板楼,联合相关方申报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其间酸甜苦辣,难以言表。行业大佬创新创业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的创业者呢?

  调研发现,过去的创新创业者解决应用和产业化的问题,主要是靠所谓的“个人资源”,效果因人而异,充满“前途未卜”的不确定性,对整体创新创业极为不利。

  材料科学家、江苏产业研究院院长刘庆认为,初期市场培育,是新材料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新材料“首批次”推广应用困难,是制约我国新材料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瓶颈。我们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为真正的创新提供耐心,为成果转化提供迭代的机会,形成产学研用良性循环。

  “创客”要重点研究解决“放得开”的问题,需要系统研究创新、应用环节的主要风险和管理人员激励,努力营造敢闯、敢用的环境和氛围。

  在鼓励“敢闯”上,我们在创新管理层应该建立“敢于冒险,准许失败”的文化和基于创新性、成熟度评估建立的“创新导向”支持体系。在项目立项、管理上,充分考虑项目创新度,在项目评价上,不惟结果论,对创新失败过程中的项目,肯定其战略价值和相关积累。

  例如克里斯·舒尔茨的20马赫高超音速项目,虽然项目失败,克里斯·舒尔茨仍获得当年DARPA的最高奖——“2011年度优秀项目经理”奖,极大地鼓舞了创新团队的士气。

  鼓励创新,只有扎扎实实构建真正适应创新的管理体系,打造友好、规范、有公信力的执行系统,才能让科技人员放下包袱,聚焦创新,敢于突破,不再因为“过于前沿”,没有把握而裹足不前。

  在鼓励“敢用”上,我们要及时优化现有的招标采购法规体系,以适应和支持国家的创新、创业战略。要建立健全用户侧的创新激励机制、容错机制和相关程序;要积极推动政府、相关国有企业建立支持创新技术应用的采购专项制度和创新技术应用考核体系;积极推动相关主管单位和采购主体与相关保险机构一起,探索和推广创新产品和创新技术应用的保险机制;在监管层面,要建立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采购行为白名单,从根本上打消创新创业者“不敢创新、不敢用新”的顾虑。让创业者发挥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让国有企业支持本土创新的应用场景和机会,而行业主管单位和监管机构则做好设立行业标准和准入机制的工作,从而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国资委组织的“第三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以相关赛事为抓手,发掘“创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充分利用系统内场景和资源,以创新性技术、创业型团队内部创业为主要形式,并配套相应管理考核新机制、技术入股、混改等新的政策,着力解决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瓶颈问题。这些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其间在中核、南方电网、广核、东方电气等项目的辅导过程中,创新团队、管理部门、集团公司从下到上都对创新创业极其重视,他们在内部尝试推出了“揭榜制”“知识产权入股”“内部孵化基地”等一系列措施,给创新创业团队松绑、加油,推出了一批解决行业痛点的优秀项目,让人对大赛无比期待,也让创新创业的同行者看到了“国家队”改变的决心和信心。想来,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创新创业未来可期。

 

  敢为天下先,要“稳得住”

  创新创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不确定,还有很多精神层面的挑战。创新创业,就是不走寻常路,离开舒适区,“创客”从创新创业之始就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清醒的认识,要“稳得住”,有“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创新创业,除了技术的不确定,市场环境的变化,还面临很多的管理、沟通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创新创业的门槛,降低了创新创业的效率,消磨了创新创业者的意志。

  创新创业活动,正如《西游记》所示,拼到最后,拼的往往不仅仅是孙悟空为代表的降妖除魔的能力,更是以唐僧为代表的创新创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不忘初心的定力,“虽九死其犹未悔”所代表的正是这种唐僧式的“渡尽劫波心尤在”的“稳得住”的“软实力”。作为创新创业的服务者,我们的第一宗旨和原则就是选育创新创业者,让他们轻装上阵,终成正果。让科学家回归创新、让经理人专注经营、让金融家做好支持和服务,在创新创业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好的项目不因为资金、市场等非技术原因倒掉,让市场的资金能匹配到好的项目,与创新创业者共同创业共同成长。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创新创业,虽然悲壮至极,让人敬仰,不过我们更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创新创业轻松起来、快乐起来、简单起来,不再那么高大上,不再那么激昂慷慨,让创新创业成为每个人都可能参与的事业。目前创新创业之所以悲壮,核心在于我们目前的创业投资生态不匹配不均衡,除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健康等个别行业和领域,还没有形成涵盖种子期、天使阶段、风险投资阶段的创业投资生态,特别是天使轮之前的机构和团队结构性稀缺,造成创新到创业早期往往要创业团队自我孵化,再加上早期项目极高的不确定性,创新创业团队创业之始,就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

  2019年以来,国内创投市场批露的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都大幅下降,活跃的创投机构数量大减,主流机构趋于保守,初创企业的处境也更加艰难,早期融资比例降至历史低点,让创业者压力很大。即使是拿到创业投资的幸运儿,也往往面临两个重大挑战,一个是创投和后续的投资机构由于退出压力,往往对所投项目成长节奏期望极高,通过设置各种对赌,希望催生项目尽快成长、盈利,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并不符合高端制造、先进材料等产业的发展规律,也使得我们往往很难孵化出世界级的团队、技术和产业。第二个挑战就是为了保证核心团队的投入度,机构往往在项目早期就要求核心团队要全职进入,这对于主要的创新策源地高校、院所以及国有体系的技术团队而言,意味着要放弃原有平台的所有积累和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职业安全风险,也成为了创新到创业的一道鸿沟,使得创业团队格外稀缺。要放弃原有平台的所有积累和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职业安全风险,也成为了创新到创业的一道鸿沟,使得创业团队格外稀缺。

  目前国家已经在政策层面为内部创业、在职创业保留身份等方面打开了一道窗。以一个国外先进材料的创业项目为例,项目从2014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盈利,依然有不同阶段和轮次的机构分别进入、赋能,使得项目最终成长为新材料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其耐心和专业以及对核心团队的支持和理解,创客们应该认真吸收和学习。

  建议国内的资金、团队和机构,应该从尊重技术和产业规律、尊重团队的安全和其他核心诉求出发,认真研究目前的主要问题和国外的先进经验,设计和规划相关金融产品,使得创投生态更加符合国内的需求和国内团队的特点,从而更好服务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的核心是人,其成败关键在于是否能打造一个呵护、共情的环境,关键在于能否从创新创业者的角度出发和考虑问题,代入情感,让创新创业者顺心、顺意,凝心聚力搞事业,让创新创业者感到轻松和温暖。利用体制优势结合产学研机制,为创新创业建立一个举国上下的“温室”,将会为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作出贡献。

  如果说创新创业是个国家战略,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新变革带给我们的历史机遇,那么服务创新创业、共同构建的新格局,也是创新创业者共同的创新创业行动的一部分。让这些致力于创新创业和民族复兴的“创客”,以创新创业为使命,“敢为天下先”,“站得高”“抓得准”“放得开”“稳得住”,团结起来,行动起来,为创新创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姚景涛,北京尚中投资有限公司、南京久熠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创始合伙人、总经理;

  彭臻,上海项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