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优化、扩大充电桩布局的同时,还需高度警惕信息泄露风险。充电桩生产商和相关服务平台应担起首要责任;用户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近日,工信部通报了11个涉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运营的平台存在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问题包括“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
据了解,2022年我国车桩比已达2.5∶1,充电桩数量处于全球较高水平,其中不少是智能网联充电桩。大部分智能充电桩都需要联网,车主可通过手机,实时监测充电桩性能和充电进度,充电完成后扫码支付,方便快捷。但也正是因为其“智能网联”的特性,让智能充电桩成为了信息泄露的隐秘角落。
因此,在优化、扩大充电桩布局的同时,还需高度警惕信息泄露风险。
充电桩生产商和相关服务平台应担起首要责任。新能源汽车是代表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新事物,但数据安全与隐私泄露却是老问题。在设计研发过程中,相关厂商应提前介入、有效预判相关数据安全风险,通过加密等技术手段,健全充电桩防护机制,避免被不法分子攻击系统漏洞,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同时更应加强行业自律,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监守自盗,违规过度收集车主信息。
用户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了解智能充电桩所要求的权限,并仔细考虑对个人的影响。对充电桩需要的如地理位置、通讯录信息等权限请求要谨慎通过,对不必要的权限加以拒绝,并对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有关部门要完善智能充电桩的安全标准,提高相关网络公司的行业准入门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违规、过度索取车主私人信息的互联网产品采取取消其经营资质等惩罚措施。
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基础设施,智能充电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技术革新与信息保护不应成为一道单选题,方便快捷也不应以用户隐私来换取。期待新能源汽车在加速驶入智能“快车道”的同时,更要系牢隐私保护安全带。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