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端制造 > 智能制造
3名宇航员进入空间站:由太空人口增加43%引发的人口学想象
2021-06-28 15:06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字体: [   ]

  黄匡时

  随着中国3位宇航员于2021年6月17日入驻中国首个空间站,正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法国航天员托马斯•佩斯凯随后分析了太空人口的变动,认为太空人口本周增加了43%。这看似简单的统计数据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人口学想象力。本文在回顾太空人口的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太空人口及“太空之城”的人口学意义。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第二天,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法国航天员托马斯·佩斯凯(Thomas Pesquet)发推写道“随着中国将3名航天员送去他们的空间站,太空人口本周增加了43%”。

  由此,目前国际空间站共有7名航天员,那么新增3名中国宇航员的话,太空人口就增加了3/7=42.85%,约等于43%。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学算法,却隐含着很多人口学信息,甚至引发一系列人口学想象力。

  空间站迎来更多航天员

  法国航天员托马斯•佩斯凯正式提出了太空人口的概念,即population of humans in space,指的是太空的宇航员数量。

  根据历史记载,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是苏联的尤里·加加林(Yuri Alekseyevich Gagarin),他于1961年4月乘坐东方1号(Vostok 1)进入太空,并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想进入太空的愿望。

  此后,苏联、美国、中国相继送人类进入太空。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号在太空驻留了21小时23分钟。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10月到2021年6月中国目前有12位航天员在太空驻留过。

  在美国,以旅行高度超过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称为宇航员(astronaut)。国际航空联合会(FAI)定义的宇宙飞行则需超过100公里。因此,美国和国际航空联合会统计的太空航天员规模有所不同。

  根据美国的定义,根据早前的统计,截至2004年4月18日共计440人,在太空里度过了一共27082个全体乘员天(crew-day),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个全体乘员天,而根据国际航空联合会的定义,440人中可能只有434人符合资格。

  自1961年人类首次飞天以来,共有来自38个国家的宇航员先后飞天。

  苏联航天员捷列什科娃(Tereshkova)于1963年6月乘坐东方6号(Vostok 6)进入太空,成为人类第一位女性宇航员。

  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里面最年轻的是戈尔曼·季托夫(German Titov),当他乘坐东方2号上太空时不到26岁。

  最年长的则是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John Glenn),当他乘坐STS-95上太空时已经77岁高龄了。

  在太空中逗留最长纪录是俄罗斯宇航员根纳迪·帕达尔卡(Gennady Padalka)从1998年到2015年间他累积在太空停留了879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去太空的最多次数是7次,该纪录由杰里·L·罗斯和富兰克林·张-迪亚斯两人保持。

  目前,国际空间站有7人,其中3人来自美国,2人来自俄罗斯,1人来自法国,1人来自日本。而中国空间站有3个中国人。可以预计,未来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将迎来更多航天员。

  太空人口的人口学意义

  太空人口并非外星人,而是由人类人口组成的,只不过是人类人口的居住地从地球转换到了太空。

  太空人口概念的提出看似偶然,却有其必然性,是人类探索宇宙太空的必然。

  在人类不断探索宇宙太空的过程中,人类人口通过火箭或者宇宙飞船来到太空领域,在太空领域工作、生活乃至休闲娱乐,享受与地球不一样的太空体验。

  其实,从科技发展趋势来看,人类在太空领域的生活方式大体朝着和地球一致的趋势发展,比如人类可以在太空打乒乓球,和在地球一样躺着睡觉,站着淋浴等等。科技的发展也基本朝着让人类在太空领域基本可以享受到和地球一样的生活方式的趋势发展。

  所不同的是,人类居住在太空,有了与地球不一样的观察视角。

  从人口学来看,太空人口与地球人口确实有着不同的分析视角。

  目前来看,人类目前还没有出现在太空分娩的情景,因此,太空人口基本没有出生;人类也不会选择在太空死亡(航天事故除外),到目前为止,所有送往太空的宇航员基本如期返回,因此,太空人口基本也没有死亡;太空人口所能存在的就是人口迁移。

  从理论上看,太空人口是一个没有出生、没有死亡、只有迁移的迁移之城。这个没有出生、没有死亡、只有迁移的太空城市具有独特的人口学意义。

  人类正在经历低生育率,有些城市国家比如新加坡,总和生育率一致低于1.3,主要依靠人口迁移来保证人口稳定。我国很多大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澳门、香港等都存在极低生育率,此外,东北三省的生育水平也处于极低水平。尽管这些城市并非没有死亡,但是出生却趋向一个极低的水平。这代表了一个典型特征,即一个完全依靠人口迁移存在的城市或者城市国家。或者,可以说,某些城市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太空城。

  这样一个太空城市可以理想化为一个没有生育烦恼、没有死亡恐惧的年轻之城。

  移民:太空城的人口学想象

  人口学看似一个数据和模型见长而理论枯燥的学科,其实,人口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学科。

  太空人口留给人类丰富的想象力,为人类人口充分利用浩瀚宇宙资源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人类人口理解自身发展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

  人类航天技术的鼻祖、航天之父、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Tsiolkovski,1857-1935)一直致力于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之外的太空寻找新的定居点。他在《航空杂志》上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为此,他撰写了大量作品,研究火箭的设计、转向推进器、多级增压器、空间站、用于将太空船引入空间真空的气闸以及为太空空间站提供食物和氧气的闭合循环生物系统。他大胆地预言:“选择收获量最大的农作物,在最佳的生长条件下,空间农场的每寸地方都可能充裕地养活宇宙移民。”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中提到了LAPUTA这个飞岛国,也就是较早的太空之城。

  日本漫画家宫崎骏通过动漫电影《天空之城》将LAPUTA这个太空之城描绘得栩栩如生。

  很多文学作品和电影对未来的太空之城进行了大胆想象,比如法国导演朱安•索兰纳于2012年执导的科幻爱情片《逆世界》,讲述了互为颠倒的两个世界仅靠一座巨塔进行有限的沟通。

  未来,人类人口和太空人口或是未来两个不同的世界,其中的互动和沟通方式引发想象。

  向太空移民曾是很多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设想。据英国《泰晤士报》2009年1月4日报道,37岁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说,他的长远目标是把人类从地球移居到其他星球,并保证这一过程足够安全、价格低廉。

  建造可供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太空城,既是人类的梦想,又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特别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黄匡时,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北京人口学会理事。

  END

  编辑:赵涵

  审核:艾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