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在菲律宾投资设厂完成产品组装,然后出口欧洲市场,深圳市冠涞电子有限公司的“中国供应链+海外组装”模式让企业受益。
“原材料凭借深圳海关签发的RCEP证书可享受相应的关税减免,而产品又享受菲律宾当地原产资格,出口欧洲的关税又低于国内。”冠涞电子运营总监王明勇说,凭借较高科技含量和成本优势,公司生产的耳机、音响等产品持续热销,不仅带动了国内上游供应链企业的出口,也带动了菲律宾当地居民就业增收。
冠涞电子只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亚太供应链开放与合作的缩影。
今年7月,“2023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前海)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上,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联合倡议发布,大湾区-东盟国际商会联盟、中国-东盟智库合作伙伴成立,7组经济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涉及金额超120亿元人民币。
9月21日,中国(深圳 香港)-东盟(吉隆坡)新兴产业对接会在吉隆坡举办。深圳、香港与东盟地区的企业、机构代表签署了22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涉及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材料、智慧城市及数字经济、医疗器械等领域。
近年来,中国通过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等机制建设,持续巩固优势,稳定亚太地区供应链,而粤港澳大湾区是重要参与区域。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介绍说,广东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五年年均增长8.4%,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五年年均增长5.3%,中欧班列在全省设立8个运营站点、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7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2022年实现产值38.7亿美元,带动货物出口8.5亿美元。
作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协定,RCEP已对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菲律宾等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RCEP不仅对关税减让水平作出了承诺,并且采用了原产地累积规则,将大幅提升亚太区域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巩固亚太区域供应链格局。(文 覃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