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栏目 > 湘江经济
砥砺奋进的五年--湖南创新创业“135”工程:催生经济新动能
2017-09-16 12:09
字体: [   ]

       本刊记者 龚德贤 通讯员 余勋伟 田拥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在公开场合发出的。为了响应总理号召,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2014年10月31日,在湖南郴州召开的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上,时任省长杜家毫正式提出创新创业“135”工程战略构想,即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省建设100个产业园区、建成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创新创业企业。

    “135”工程启动两年多来,在三湘大地上,一片片园区新模式应运而生,一栋栋标准新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优选新项目接踵而来,激活了万众创新创业潮,激发了资本引进返湘潮。

    “筑巢引凤”承接企业转移

       为了确保“135”工程的顺利推进,全省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创新创业园区发展加快实施“135”工程的意见》、《关于推进创新创业园区发展加快实施“135”工程实施细则的通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园区探索走出了一条“多策筑巢、多方引凤”的发展路径。

       全省重点培育发展的126个创新创业园区都成立了招商团队,前往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创新创业“135”工程招商政策宣讲,组织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招商活动,在创新创业“135”工程政策强大的吸引和感召下,在外的湘籍企业家基于沿海等发达地区人工、物价、房价及思乡情节等诸多因素的考量,再也按耐不住返乡投资的冲动与激情,毅然选择回家乡投资。

       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优质企业的产业转移,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减少企业转产所带来的损失,为此,为创业转移企业量身打造标准厂房就成了当务之急。

       标准厂房怎么建?厂房标准怎么定?这一切都得益于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指引,相关职能部门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大对标准厂房建设的支持。

       为减少企业搬迁成本,抢占市场先机,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园区注重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发展工业地产,支持园企共建、企业自建、园区新建等多种“筑巢”模式。

       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已累计建成各类标准厂房3833万平方米,其中46%左右为企业自建自用或租赁,30%左右为园区建设,20%左右为工业地产投资,4%左右为园企共建,租售率普遍达到90%以上,另有在建面积76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00多亿元。成功引进“双创”企业6038家;意向签约2400家;新增就业45.5万人;带动投资4000亿元。

       创新创业“135”工程,还着重强调园区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和公共基础设施共享。依托原有园区而建的“园中园”标准厂房,容积率较高,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优化了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缓解了用地紧张矛盾,全省园区建设用地节约15000亩以上,盘活闲置土地、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13905亩。

      “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

       因为有了标准厂房,企业投资不再因为繁琐的手续和较高的基本建设成本而烦恼,从签约到落地投产的周期从传统自建厂房发展模式的3-5年大幅减少至半年左右,效率提升6倍以上。

       省发改委集中力量积极推进对相关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审批,大大的提升了审批进度;省财政部门整合了30亿元“135”工程专项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滚动扶持、差异补贴等方式,有效调动各地建设标准厂房的积极性;省商务部门对转移来湘外向型企业租赁的园区标准厂房,给予10元/平方米的租金补贴;省国土部门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加快用地审批。

       在创新创业“135”工程实施过程中,“放管服”改革得到了彻底释放。桃源县政府把县直12个职能部门共55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给园区,企业在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到“办事不跑路、审批不出园”;启用“2”号公章审批职能,就是一个有力的尝试,行政审批效率得到了最大激发,招商效果完美体现,实现厂房租赁率和企业自建标准化厂房使用率两个100%。邵阳市232项经济管理权限被通知下放到湘商产业园,创下企业入园签约到投产时间三个月的最短周期记录。

     “腾笼换鸟”促进产业升级

       全省各园区以创新创业“135”工程为发展契机,纷纷把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环境污染少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进的重点,促推了园区品质的提升和发展转型升级。

       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培育湖南新动能。聚焦机器人、能源装备、光伏等新产业;聚焦大数据兴起的新兴服务业新业态;聚焦移动互联网+新模式。

       借力“135”工程,引进省重点扶持的20条新兴优势企业链项目833个,延链补链类产业项目1064个。新型产业企业1783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477家,种子型企业1095家、成长型企业1695家初步形成了113条新的产业链。株洲“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创办一年多来已吸引了包括邦新材料等31家高端科技企业,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30多所著名高校的科研团队争相入驻,为“中国动力”增添无限潜能。长沙雨花区,全省唯一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湖南华中航天北斗卫星应用有限公司入驻长沙县,一期工程四条生产线和一条包装线以建成,年产值约为5亿美金。长沙县宁乡布局建设的大学科技城,全力打造“一园一中心”承接省会的科技资源。

       同时,伴随新技术、新应用在园区蓬勃兴起,“互联网+”农业、制造业正深度融合,创意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业态也渐成气候。特别是一批中小新型企业,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产业中耀眼的新星。

       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不无感慨地说:“135”工程的实施,意义重大,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它有力促进了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和园区提质,有力推动了对外开放、扶贫攻坚和动能培育,一大批创新创业园成为了湖南省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现代产业聚集区、经济转型升级先行区,成为了湖南经济发展的新支撑、新动力、新希望,将湖南经济推升到一个全新高度,湖南正成为创新和开放的新高地。”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