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潘晓娟
PPP模式经过5年多的探索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体系框架和制度雏形,落地了一大批支持转型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和地方目前已经累计出台近百部有关文件来规范PPP模式的发展。“在现有制度环境下,伴随着大量项目的落地实施,后续一系列管理问题、融资问题、运营问题都接踵而至,极具挑战。”中国投资协会会长杨庆蔚日前表示,PPP模式既要规范,也要发展。立足规范是实现PPP高质量发展的根基,PPP在先后经历了前期的爆发式增长和中后期全面清理整顿以后,基本刹住了泛化、异化的现象,明确了PPP只有正本清源、规范发展才能更好地防控风险,这也进一步确保PPP行稳致远。
在杨庆蔚看来,创新践约是践行PPP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PPP模式通过引入竞争、风险分担、按项付费、履约管理等创新机制,使创新各方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下,履行各方权利和义务,充分优化了政府管理职能,释放出社会资本创新创造的活力,提高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使供给呈现出百舸争流的新局面。
上海城建集团/隧道股份总裁周文波分析指出,前几年PPP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但那时的市场并不成熟,导致了一系列泛化、异化问题。随着近年来的规范清理,PPP市场开始出清,淘汰了一些违规项目。在规范PPP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对市场造成阵痛。可以看到,PPP项目成交量相比前几年有所缩减。当然,PPP项目量的减少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迹象都表明,PPP项目的质量开始提高,PPP市场开始走向成熟。PPP市场走向成熟,对参与各方来说都是好事。
周文波表示,对于社会资本来说,PPP项目更加规范、质量更高,意味着项目合规性风险降低,有利于保障社会资本方的利益,从而大大提高社会投资人的参与热情。与此同时,投资人也将有更大的空间和动力去创新实践,进一步反哺于项目质量的提升,真正实现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效果提升为运营目标。
作为社会资本,不管PPP是处于高峰还是低谷,都要在把握规范的基础上有迎接挑战的准备。周文波建议,投资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应对挑战:首先,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眼光来看PPP。参与PPP项目需要做好持久的准备、长期的打算。一方面需要社会资本有一定的资源储备,另一方面也需要项目实施者有立足未来的战略眼光。其次,注重投后管理,实现价值创造。目前,PPP项目投后管理是实现企业利润回流和价值创造的主要路径,但对投后管理的重视还不够。作为社会投资人,面临大量PPP项目进入投后管理阶段,对此需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最后,勇于创新,寻求突破。PPP模式相比传统供给模式,给予社会资本更多的创新创造权,不管是项目前期各环节的设置还是项目的建造和运营,让社会资本拥有更大的空间去实践。作为项目公司的操盘手,社会资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时代潮流下引领发展。“PPP是开放的、创新的、共赢的,PPP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离不开每一位PPP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周文波表示,PPP模式既要规范,也要发展,高质量的PPP不仅要立足规范、控风险,同时也要创新践约共发展,在规范防风险的基础上,推动PPP创新践约精神,在两者的协同与交互中,才能更好地构建PPP的美好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