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栏目 >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去乡村创业不只需要一腔热情
2019-12-10 09: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体: [   ]

  华东理工大学的崔然在去支教之前,对乡村的想象和大多数人一样:破败的校园、残缺的桌椅和渴望知识的眼睛。可当他真正到了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才发现,在国家的支持下,当地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非常不错,只是学生们普遍对未来迷茫,有学生直接说“我想初中毕业就去打工”。

  这种“人生规划”让崔然十分震惊,“他们应当拥有更广阔的眼界,能够意识到自己将来有更多可能性,并且为之努力。”基于此,支教团和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发放了2000多份调研问卷了解当地青少年,并为此设计了一套专业的课程体系,为青少年提供启志增能的定制化公益服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不少年轻人用创新的手段改变乡村面貌,成为不可或缺的“青年创业力量”。由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和广发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大学生微创业行动已经走到了第五年,今年首次设立了乡村振兴创新奖,正是为了鼓励和帮助有志到乡村创业的年轻人实现梦想。

  迫切改变乡村面貌是主因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秦环宇的家乡是湖北宜昌,当地的特产之一是清江椪柑,他的父亲就是种植这种水果的果农。2016年时遇上产量激增,一筐50斤的椪柑只能卖2块钱,家里的人还要为他的学费发愁。

  秦环宇对清江椪柑的口味和市场有自信,很自然地想到了电商销售,但如今想在竞争激烈的电商销售中突出重围不是件容易事,果农们根本不了解电商怎么做。他在大学时接触了新媒体,通过公众号、短视频等方式立体式传播,椪柑立刻火了,如今他在学校通过手机即可远程下单。

  来自贵州凯里学院的摄影发烧友王承龙也有同感,他在大二去乡村采风时发现,农产品成熟时很难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仅告诉农户们用电商销售治标不治本,很多人根本不接受农户的产品。

  他联系了农贸市场直接下订单,还邀请到中科院农业专家为农户上门指导,并且到田间地头去拍摄视频进行推广。如今,他创办的助农扶贫精准化生产销售平台“闲类助”帮助众多农户实现了订单式扶贫,已经推广到了西南5个省区。

  和人才聚集、竞争激烈的城市不一样,乡村还有许多亟待开垦的地方。想要脱贫致富的农民们缺少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手段,这正是拥有技术、能力、热情的年轻人大展身手的好地方。他们直言,迫切改变乡村的面貌是去乡村创业的主要原因。

  年轻人的奇思妙想给乡村带来新活力,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公益扶贫团队“孟子居”想到了认购果树的创新扶贫方式。创始人苗正介绍,用户认购果树后,团队给果树挂牌并给认购人颁发公益证书,还教会果农监控果树技术,给用户“直播”果树生长。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私人订制,比如在苹果上印上自己想要的logo,增加产品附加值。

  用专业和实效赢得信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爱农支农的传统,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农村调研。早在大一时,张静就直接和农户交流过困境,“他们向我们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却什么都做不了”。

  缘于这种无奈,张静一直留心学校里的研究,后来加入了绿尔康团队。团队内有多位博士和国内顶级的农业专家,曾获得过多项专利。他们以农林废弃生物质为原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再对植物酸与腐殖酸等植物生长营养物质复配加工到分子级,研发了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新型有机分子肥。

  一开始,创业团队眼里的“完美产品”却让农户充满怀疑,他们觉得自己原先使用的化肥就挺好。张静渐渐明白,让农户们接受新产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团队通过免费试用、实时指导、在农户熟悉的合作社内实验等方式,迈出了推广的第一步。

  秦环宇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他拿着摄像机在果园里东拍西拍收集素材的时候,果农们不仅不认可,甚至担心会带来负面效果,“他们有防范心理,甚至有一些敌意”。

  只有事实才有说服力。秦环宇用自己家当“样板”,让家人带着椪柑去合作社发货。当其他农户看到每天一车又一车、一拖拉机又一拖拉机的椪柑送往外地的时候,才逐渐认可“你们拍的东西确实有用,你们公众号的平台确实是有用的”。

  质量是获得农户认可的另一原因。农户们会拿着王承龙所拍摄的视频发给家人、朋友,以及在远方打工的亲友,心里生出满满的自豪感,“因为家乡的美终于可以通过网络展露给外面的世界”。

  一腔热情还需要坚持

  不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从小在乡村长大,他们在城市求学后学习了本领、积累了知识,又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存有深厚感情,能够带动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汇聚。

  “如果你只有一腔热情,或者看了某一个视频、文章一时冲动去乡村创业,我劝你要想一下你的项目,在农村到底有没有可行性,这一定要自己去调研和感受。”即便是在农村长大的秦环宇返乡创业后都发现,家乡并不是他小时候眼中的家乡,他号召看着他长大的村民们一起创业时,他们的态度也会变化。

  有白发苍苍的村民对着20多岁的年轻人手握着手喊“专家”,秦环宇觉得不好意思。也有一些人对他们嗤之以鼻。他了解到,曾经有很多人来这里交流只是为了走形式,这让村民们很失望,渐渐地失去了信任,“所以一定要想好,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扎根于农村,真的想要为农村做实事”。

  苗正在乡村的创业心态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变化:最初“心气儿高”,后来屡屡被认为是“骗子”,最后终于帮助村民获得了实际收益。一些村民还学会了使用微信,在网上和子女视频聊天。这让他觉得非常有意义。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