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栏目 >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系列解读】李克强全国“双创”活动周重要讲话系列解读之三:从“汇聚”到“澎湃” 双创发展后劲十足
2019-06-21 11:06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字体: [   ]
张宇贤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研究员
赵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

      2019613日,全国“双创”活动周正式在杭州梦想小镇拉开帷幕。自从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从无到有,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呈现“铺天盖地”、“异彩纷呈”的生机盎然景象,体现了从“汇聚”这一动态,到“澎湃”这一状态的转变。
  “双创”从汇聚人才、汇聚技术、汇聚资本、汇聚支撑平台、汇聚支持政策,到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生共进。通过汇聚要素供给,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供给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通过汇聚大量的创新创业主体,推动了创新型、初创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双创”通过汇众智、聚众力,推动已有体制机制的变革和重塑,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培育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已形成“澎湃”之势,成效显著。“双创”环境不断优化,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跃居至全球46位,比上年提升32位。创业促进就业规模稳步扩大。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70万户,全年日均新设企业1.8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0.3%8.43%,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亿大关;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代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方向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2018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8.9%,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推动创新创业创造,在民生方面,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在改革方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经济方面,推动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在社会方面,拓宽了纵向流动的渠道。
  双创需持之以恒,持续发力。李克强总理指出,虽然当前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但中国经济有韧性,韧性植根于近14亿人的勤劳与创造当中。“双创”是个重要支撑,持续推动双创,有利于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整体来看,“双创”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仍有很强的发展后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公平发展。对个人而言,意味着纵向流动、公平上升的通道是敞开的,只要有想法、肯努力,就有机会。对企业而言,不论大小,只要不断创新、不断成长,为社会贡献价值,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倡导自由竞争。政府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为的是给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空间,支持创新创业者按照市场化的规则,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敢于参与竞争,勇于公平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经济社会整体不断健康向上发展。
  三是强调专业精神。珍贵品质需要不断地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专业精神要求实事求是,把事情做实做好,追求卓越,永不掉队。无论是企业家、普通劳动者、创业团队的成员,还是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有专业精神。脚踏实地,付出汗水,不断提高品质,赢得尊重。
  总理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正是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展现无限生机的生动写照。“凭栏十里芰荷香”,“双创”发展持续推进,必将呈现强劲的发展后劲。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