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两会热词 · 传统储能受限 新型储能起势
2024-03-15 15:03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赵涵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

  这是“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新型储能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就推动新型储能良性发展、鼓励推进新型储能建设、拓宽储能电站盈利渠道等方面建言献策。

传统储能受限,新型储能起势

  储能发展可以说是实现双碳的必由之路。储能的作用就像是“充电宝”,可以把平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富余的发电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放电。

  储能分为传统储能和新型储能,传统储能的主要代表就是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就是除了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的特点。

  近十多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风光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5亿千瓦,同比增长38.6%,占国内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6%。伴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增长,其间歇性、波动性对电网的安全影响越来越大,急需新型储能发挥稳定调节作用。

  简单来说,相比于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例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都需要依赖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功率输出天然不稳定,不像传统火电等可以进行人工干预,从而电力系统的发电灵活性就会明显下降。比如光伏的午间发电功率极大但是入夜基本降至0,与实际用电需求很难匹配。因此,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本质是在解决发电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既能促进大规模风光等新能源开发消纳,也能在构建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可以起到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应急供电等多重作用。

  “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今年1月的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所可再生中心副主任陶冶表示,新型储能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可。首次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意味着发展新型储能将成为2024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新型储能发展进入快车道

  我国在新型储能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追溯到2009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随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以促进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

  “十四五”以来,国家持续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新型储能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

  进入2024年,多地将新型储能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

  1月9日,江西省能源局印发了《江西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4-2030年)》,制定了江西省分阶段的储能发展目标:到2025年、2030年,力争实现各设区市新型储能投产规模不少于新增新能源装机的15%和20%。到2035年,力争实现全省新型储能投产600万千瓦以上。

  2月18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4年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提出,建立电网侧储能示范项目奖补机制,出台新型储能管理办法和用户侧储能建设导则,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新增新型储能150万千瓦。

  今年地方两会期间,广东省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广东省出台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系列政策,组建全国唯一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新型储能在建项目100个、总投资2290亿元,肇庆宁德时代二阶段工程等项目动工建设,佛山宝塘新型储能电站建成投运,是我国一次性建成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突破160万千瓦,广东成为全国储能电池产业配套最全的地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2023年当年,新型储能的新增装机规模比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全国有11省(区)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5的省份分别是:山东、内蒙古、新疆、甘肃、湖南,装机规模均超过200万千瓦,宁夏、贵州、广东、湖北、安徽、广西等6省份装机规模超过100万千瓦。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北、西北地区新型储能发展较快,装机占比超过全国50%,其中西北地区占29%,华北地区占27%。

  目前,我国新型储能行业整体处于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阶段,在技术装备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商业模式探索、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市场应用规模正稳步扩大。

利用率、经济性及政策规划受代表委员关注

  “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间,为满足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迫切需求,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仍需保持快速增长。新型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调度利用水平偏低、安全性有待加强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未来,储能所扮演的角色绝不能与现在进行简单类推类比。”今天的配储只是偶尔调用甚至从来没有调用,今后的储能应当成为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中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发电端与用电端之间的平衡,成为市场机制下的一项重要产业。就此,刘汉元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支持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投资和建设,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储能业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储能面临的问题。鼓励并推动部分局域网、微网、自备电网率先实现发储用一体化方案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针对新能源配储建议:应着眼于提高利用率,优先发展独立共享储能,实现新型储能的区域统筹规划布局和数智化技术应用;着眼于建设科学的成本回收机制,完善电力市场产品设计和交易机制;着眼于解决储能配比“一刀切”问题,加强发展模式创新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提出五点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新型储能统一规划。以系统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统筹做好新型储能与其他调节性支撑性资源的优化配置,按需发展多元化储能技术路线,优化应用场景、发展规模、布局及时序,同步建立常态化的评估机制和重大项目跟踪监测机制。

  二是优化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调度管理、明确技术要求、加强政策保障,合理制定纳入统一调度的新型储能范围,结合新型储能不同类型和应用场景,科学确定调度界面和调度运行方式。

  三是加快出台适应新型储能发展的容量电价机制。充分考虑合理容量需求、价格可承受上限、电价疏导渠道等因素,研究采用竞价等市场化方式进行容量分配并形成容量价格。

  四是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安全管理。建立电化学储能风险监测分析与管控机制,同时推动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机械储能工程应用,因地制宜选择新型储能技术路线,整体提升新型储能运营安全性。

  五是加大新型储能创新链与产业链整合力度。支持骨干国有企业通过产业联盟、产业链链长等形式开展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和核心材料研发攻关,推动新型储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对接。

  此外,围绕储能领域的政策规划也是代表们的关注点。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提出了加快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缺乏统筹规划是制约我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何光华建议,在借鉴新型储能发展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较为完备、可操作、可执行的储能统一规划建设体系,明确储能分阶段发展规模和定位。各区域再结合当地新能源消纳、资源特性、网架结构等特点,因地制宜确定新能源配置储能规模和类型、设施布局、接入范围、建设时序,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推动新型储能良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就加快完善新型储能行业标准体系与监管机制提交了相关建议,他建议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完善行业监管机制。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