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新能源汽车发展:市占率创新高 补能设施待配套
2024-02-04 13:02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陈雯  

 

  一路疾驰!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连续9年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了全新赛道。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诀窍是什么?

  目前,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透过这扇重要的窗口,本刊记者观察到,各地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和应用,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有效激发。更重要的是,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浪潮涌起,汽车属性和定义发生变化,在这一产业重构的“风口期”,各地也积极夯实汽车全产业链强度与韧性,提升供应链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今后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提及新能源汽车消费。颜景辉补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资本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投入、汽车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提供了坚定的投资信心、投资研发和生产的信心,能够为汽车行业创新提升创造活力。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成绩斐然

  回顾2023年车市,新能源风景独好。

  最新数据显示,比亚迪“狂飙”销量超300万,既是中国的冠军,也是世界新能源车市的销冠,远超特斯拉的181万辆。比亚迪2023年的销量较2022年净增加了116万辆,占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净增长约44%——这意味着,2023年,国内每新增两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比亚迪。

  在新能源汽车的助力下,中国汽车年销量(包含乘用车和商用车)超过3000万辆,自主品牌强势霸榜,年度市场份额达到了52%。

  在国新办1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单体能量密度每公斤360瓦时的半固态电池也在2023年实现了装车应用,新产品在4月上海车展对外展出。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动力电池出口127.4吉瓦时,同比增长87.1%。

  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28.8万辆,排名全球城市第一。2023年上海实施了碳达峰十大行动,共推广新能源汽车35.4万辆;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43.9%、50.5%和0.9%。

  “这是不负坚守的一年,我们在接续奋进中厚积薄发,不断积聚万亿之城的‘势’与‘能’,城市能级实现大幅跃升。”1月16日,在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盛蕾发言,“新能源之都澎湃起势,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00亿元,整车产量近68万辆,投资热度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16.4亿元,使江苏成为首个拥有5个万亿之城的省份。新能源是常州市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产业占全市工业产值规模约1/3。

>>在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长安汽车生产基地车间内,工作人员在新能源汽车阿维塔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前磊/摄

多个重量级产业集群崛起

  5秒钟,一个新能源汽车部件在赛力斯智慧工厂完成冲压;6秒钟,一块刀片电池在重庆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下线……在重庆,科技创新正以“读秒”的速度驱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亮眼的数据,来自重庆正聚力打造的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重庆将以长安系、赛力斯等企业为重点加速整车产能释放,推进孔辉空气弹簧、信质驱动电机、青山瑞浦兰钧动力电池等零部件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推广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发展汽车后市场。

  “我们将出台实施商用车、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网融合、车路云一体化等专项行动计划,力争全年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5500亿元、汽车产量达到260万辆。”重庆市政协委员、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说。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聚集了国内外企业超过千家,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涵盖基础材料、零部件、整车等全链条。

  各省市汽车产量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广东以519.19万辆位列第一;重庆产量为231.79万辆,排在第二;上海215.61万辆,排在第三。

  产量名列前茅的广东省,在补链强链的同时,大力开展智能制造。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小鹏汽车广州工厂等全面投产,肇庆小鹏智能智造研究院建成运营。253万辆的年产量,意味着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

  汽车高保有量、分布密集的汽车产业集群以及高产值都是广东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目前,广东汽车产业链体系完备,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集聚区并辐射周边地区的产业链体系。

  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023年,安徽省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这一年,大众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中心落户合肥,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组建运行,安徽全省统一充换电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使用。在这一新赛道上,安徽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

  目前,从整车及汽车配套零件产业集群角度看,安徽省已集聚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江淮、长安、汉马科技等7家整车企业。

  产业界投资界津津乐道的蔚来,是安徽“龙头+配套”打法的代表作之一。

  汽车零部件数量以万计,为加强生产协同性、降本增效,零部件企业往往跟着整车厂“跑”。据了解,大众安徽吸引了38家供应商落地合肥,蔚来汽车已有120余家供应商在安徽布局。  

>>工人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二期工厂总装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曹力/

扩内需稳外需,出海成爆发点

  2023年,广州生产了超过65万辆新能源汽车,如何消耗这些产能?“扩内需稳外需”,广州要做“双打冠军”而不是“单打冠军”——谈及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用体育比赛中的术语作比喻。

  拉动广州“外需”的引擎已开足马力:在广州南沙汽车码头,一辆辆国产新能源汽车被逐辆装上外贸滚装船,运往海外。2023年广州海关关区企业出口汽车超11万辆,同比增长89.6%。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23年,广西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新能源汽车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超60%,2024年将统筹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政府债券331.8亿元用于工业发展,加快推进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等标志性工程。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姚佐平建议,以柳州为支撑,东盟为突破口,支持广西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从发展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打造向外拓展产业链的角度,为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在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完善、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产业迈向新高峰,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技术首席师马秋香表示。

  根据乘联会全口径数据,上汽和奇瑞等中国最优秀车企的海外销量已经达到企业销量的一半以上。比亚迪等车企全面发力出海,中国车企的海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日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至2023年,中国已成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当我们突破3000万的产销规模,占据世界33%的市场销量时,我们一定要有雄心壮志,让中国汽车产销突破4000万,并进一步迈向5000万,占世界汽车市场的份额突破40%并迈向50%。”崔东树表示,“出海将成为未来10年汽车产业的下一个爆发点。”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也指出,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但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欧美工业强国正在全面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二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出口认证难问题。三陆海两个通道运力受限,导致出口物流难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张兴海建议:一方面,给予政策技术性指导,助力车企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协调解决出口运输运费高、运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铁运降本,补贴运价,打通多港出海,打通广州南沙港、宁波港等其他港口运输通道。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测,2024年,尽管面临一系列不利外部环境,如欧盟可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美国FEOC细则公布等,但不会扭转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增长的势头。预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有望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

>>1月23日,“上汽安吉申诚”号汽车滚装船停靠在福建厦门东渡港区现代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下沉市县乡镇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补能建设也始终被作为重点。

  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其中均提到了对于补能体系的促进、优化。

  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先行,才能在需求端更好地拉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2023年9月15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到深圳要加快建设“超充之城”,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充电网络,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充电桩45万个、超级快充站175座、V2G示范站85座、综合能源补给站30座。

  深圳的“超充之城”建设,只是全国加码补能领域的缩影。

  “限行区900米半径内就能找到充电站”,这是杭州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高覆盖率。

  目前,杭州全市已建成各类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26.8万个,其中自用充电设施23.6万个,公共充电设施3.2万个,在总体规模、公共充电桩密度、覆盖率等方面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被纳入‘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打造新能源汽车下乡‘浙江模式’。”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吉林省政府报告指出,将按照30%-50%渗透率,超前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累计建成充电桩6万个以上、换电站170座。全省汽车集群工业产值力争达到4800亿元,增长6%。

  2024年天津两会期间,天津市政协委员谢希贤的提案,聚焦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和管理,建议加快天津市的公共充电桩建设专业规划,统筹公共服务区域充电基础桩。

  “从消费层面上来说,新能源车没有充电桩,如同没有持续的动力一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颜景辉认为,接下来,要注意“三个度”——广度延伸至广大农村地区,密度在二三线城市加大,深度上要更加下沉一些,“市场空间是有的,应该要有持续投入研发、生产的动力和信心。”

“油电同价”时代有望开启,智能驾驶政策全速推进

  独立分析机构Canalys近日发布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认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增长27%,将达到达1750万辆,中国品牌将占据78%的市场份额。

  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量还将快速增长,竞争也将加剧。易车研究院院长周丽君预测,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的中国品牌会乘胜追击,在总体市场上,中国品牌市占率继2023年超过50%之后,未来两年之内会飙升到80%——这意味着大量合资、外资品牌将陷入绝境。

  1月24日,电车资源行研院发布2023年新能源物流车销量及市场分析报告,预判受电池价格下降等众多因素影响,2024年正式开启“油电平价”时代,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并快速向下沉市场渗透。

  2023年11月中旬,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3级驾驶自动化(有条件自动驾驶)和4级驾驶自动化(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动驾驶车辆,经四部委遴选,可以获得准入,并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

  地方政府也在同步加速发布相关细则。

  整体来看,目前针对自动驾驶赛道政策主要呈现四大趋势。

  首先是智能驾驶测试标准制定加速。目前,全国已有 50 多个省市出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规定。

  其次是不断扩大测试范围和权限,测试规模的累积推动自动驾驶从测试示范迈入商业化探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10 余个城市已经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从事出租汽车、城市公共汽(电)车等商业化试运营,且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再次是给予智能驾驶赛道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今年以来,多个城市提出给予智能驾驶相关企业“真金白银”,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比如,重庆市政府明确提出,支持企业研发智能车控、智能座舱等核心配套产品,相应给予300万元至800万元补助;深圳市政府也表示将围绕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中央计算平台等产业核心领域和重要环节,按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予以不超过3000万元资助。

  最后是国内自动驾驶数据合规趋严,把数据安全提升到更高优先级。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