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特斯拉“绝密”造人计划靠谱吗?
2022-09-01 15:09
  张孝荣
  2022年1月特斯拉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未来的人型机器人Optimus是2022年最重要的产品开发项目,甚至可能比汽车业务更重要。
 
 
  9月底,特斯拉造人计划即将揭开谜底。
  此前,特斯拉曾在抖音上发布一条时长31秒的视频,题为《特斯拉“绝密”造人计划》。所谓造人,即生产人形机器人。特斯拉造人,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为了吊足公众胃口,埃隆·马斯克时不时会发布一些“激动人心”的消息,前段时间收购推特也是舆论先行,但在认为推特“严重违反了协议中的多项条款”后,他决定终止收购行为。
  回想2022年1月特斯拉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未来的人型机器人Optimus是2022年最重要的产品开发项目,甚至可能比汽车业务更重要。
  过了3个月,在出席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特斯拉新汽车装配厂开幕仪式时,马斯克简直信心爆棚:“我们有望在明年生产第一个版本的Optimus机器人。”据马斯克描述,Optimus将能做很多人类不想做的事情,并将为人类带来一个“富足的时代”,甚至将“改变世界”,知名程度甚至可能超过特斯拉,虽然“这可能很难想象”。
  9月30日是特斯拉今年的“AI日”,按照马斯克的规划,这次AI日将是“史诗级别”,因为当天将发布Optimus原型机。业界关于此事的喧哗也将就此尘埃落定。
  这场面不免让人想起了奈飞系列剧《爱、死亡和机器人》。在该剧第三季中有一则短片《三个机器人:退场策略》,短片中的未来世界有3个机器人考古调查人类文明毁灭的原因,发现:底层人民各自组成堡垒进行抵抗,死;科技富豪躲到远海上的经科技改造的钻井平台里享受,灭;当权者躲在防御核弹地下堡垒苟且,亡;超级富豪逃亡去了火星。
  这个故事或许正好戏谑地解释了马斯克要造机器人的一个原因。人类世界何时灭亡,我们并不知道,但马斯克要移民火星,却是言之凿凿。
  靠不靠谱?
  要知道,特斯拉为量产电动汽车前前后后花了十多年时间,而生产人形机器人却是眼下的事情,这事靠不靠谱呢?
  马斯克将人形机器人项目视为特斯拉2022年首要目标,并且不光声称要在两年内量产,还给特斯拉机器人定了一个宏大的产能目标:一年500万台。
  我觉得这个目标数字实现起来有点“悬”。产能500万,从人形机器人实际需求来看,恐怕需要很多年来爬坡上量。即便产品研发进展极其顺利,今年所推出的也只是原型机,而原型机距离上市的量产机,往往还有“十万八千里”,明年就量产,这恐怕不大靠谱。
  比如,目前全球最先进人形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公司从2013年发布Atlas和机器狗Spot以来,至今已经有9年多,还不具备商业化能力,依然停留在原型机阶段。
  研发周期更短的特斯拉Optimus性能如何,其量产进程真如马斯克设想那样顺利吗?
  波士顿动力公司第一个表示不同意。该公司曾公开“怼”过马斯克:“波士顿动力公司已经在机器人及其双足运动上有着十多年的积累,但Atlas依然有着类似绊倒等错误,零件也局限了商业化,可见马斯克认为他可以在一年内超越我们的工作是多么可笑。”
  由热趋冷
  与波士顿动力公司持同一立场的,恐怕不在少数。波士顿动力一度是机器人领域耀眼的世界明星,但现在日子很不好过。2017年年中,被谷歌收购仅3年半的波士顿动力再次易主,来到了软银门下。2022年6月,韩国现代汽车又以8.8亿美元收购了波士顿动力80%的股份。按本次收购价,波士顿动力估值只有11亿美元,相较6年前,下降了66%。
  这并非个案。行业前景虽然很广阔,但是现阶段依然还有差距。更不用说2013被谷歌收购、2018年又被谷歌关闭的日本“明星公司”Schaft。
  日本对人形机器人有疯狂执念,相关技术独步世界。本田公司投入无数科技研究心血的结晶,在2000年发明了全球最早具备人类双足行走能力的类人型机器人阿西莫。但2019年6月,本田因项目难以持续而宣布关闭阿西莫项目。2022年3月31日,阿西莫举办了最后一场例行演出,这个曾经接待过奥巴马总统的机器人,被迫结束了约20年的机器人产业符号的生涯。
  除了上述项目,还有不少项目也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许多媒体对此表达了遗憾,对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担忧。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如美国的机器人计划2.0,德国、欧盟的工业4.0计划、日本的机器人战略等,以推动机器人向着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进军,抢占制高点。但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似乎正在由热趋冷。
  问题出在哪里?
  归结起来,有两大原因。一是项目研究太“烧钱”,二是技术进展慢,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难以实现商业化。
  人形机器人项目,就像是一个巨婴。没有人能知道这类项目需要花多少钱,需要培养多少年,大凡运营这类项目的公司都有一个共识——付出的代价已经超出了一个商业巨头公司所能承受的范围。
  可以说,成本高企是人形机器人难以逾越的障碍。比如,一台阿西莫机器人的造价成本高达300万-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这样高的造价之下,阿西莫如何走进千家万户?
  之所以“烧钱”,来自两方面成本,一方面涉及高精密硬件的成本,零部件成本与批量化程度正相关,但在研发阶段,配件采购规模极其有限,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人力成本,由于涵盖的学科方向很多,一批高学历、有经验的科研、工程队伍的人力成本也不容小视。
  不光成本高,而且能力仍有欠缺。人形机器人存在的技术瓶颈造成了应用场景匮乏。比如,新闻报道里提及的许多有名的人形机器人,在实际生活环境中会显得“弱智”:不能提拿重物、不能适应复杂环境、充满电后仅能运行几十分钟、语音互动只能进行较为简单的对话、舞蹈表演也需要事先编程输入。
  这个技术瓶颈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受大脑控制的动物,但是目前,大脑的复杂程度全世界没有人能够彻底掌握,更没有一个机器人能拥有类人智能。
  客观地讲,波士顿动力的Atlas刚诞生的时候,步履蹒跚踉踉跄跄;几年后,进化到Atlas2,性能出色,可以轻松玩几个跑酷动作,能够很好地解决人形机器人基本的动态运动性能问题。尽管如此,Atlas2离真正的市场应用还差不少。
  外界对Atlas2的诟病在以下几方面:没有手部抓取操作,没有难以分辨的人机对话,不能进行更复杂的操作……这对于机器人进入实际应用十分重要,动态的步行只是体现了机器人的移动能力,而操作性能就直接决定了“是机器服务人类,还是人类服务机器”的基本问题,也决定了是否能够商业化的问题。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并不是单一场景而是复合场景。要实现更多的操作性能,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人们还需要投入无异于天价的资源,耐心等待更多时间。
  充满悬念
  实际上,马斯克特别讲到,更多想把这个机器人作为原型机进行研发使用。从原型机到产品,其中的差异巨大,没有想象中简单,因此其实不用特别在意现阶段原型机能干什么。
  早在2021年8月,马斯克在特斯拉AI日上发布了第一版的人形机器人Tesla Bot Optimus。该机器人身高约172厘米、体重约56公斤,可以负载20kg,身体由轻量材料覆盖,头部为扫描外界信息的屏幕,可显示具体信息;双手功能已达到“人类水平”,四肢由40个机电执行器控制;双脚可感应反馈,实现平衡和敏捷动作。
  在软件层面,该机器人采用特斯拉Dojo(道场)机器学习培训系统,芯片为自研AI训练芯片D1,以后还将和特斯拉共用自动驾驶软件系统(FSD)以及摄像头系统。
  之前马斯克就谈论过,“可以说特斯拉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我们的汽车差不多算是有轮子的半感知机器人”。今年9月底,人形机器人Tesla Bot Optimus第二版发布。
  仍然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个营销噱头。Optimus岂能用三四年时间就超越十多年的Atlas和二十年的阿西莫?
  在谜底揭开前,这依然会是个巨大的悬念。
  其实,没有一个前沿产业不需要领军企业像明星一样来吸引公众的关注。从远景来看,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非常广阔,它们将替代许多人类才能完成的任务。马斯克已经带动了电动车行业的崛起,那么特斯拉Optimus的出现若能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不妨看作行业之幸事。
 
  作者简介
  张孝荣,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
  END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题图:埃隆·马斯克为本次AI日发布的宣传图片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