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影响已“刻进基因”
2022-07-22 15:07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李子吉
  可能这么比较不太恰当,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之前,上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巨大影响的应该是“信息化”。当然,信息化可以推动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带来的影响都是正面,而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体经济带来的更多的是负面影响。



  对于医疗健康行业来说,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日起,就时时刻刻受到其带来的影响。到了今年,从政策发布、医疗机构设置,到医药企业研发的发力点,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每个细枝末节都受到疫情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情感上讲,我们很难接受“新冠肺炎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机遇”这样一个带有正面色彩的评价,但在抗疫过程当中整个行业发生的巨大变革谁都不能否认。而且即便疫情结束,对于传染病的预防也会成为行业发展当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01
  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完善
  7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其中,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二季度同比增长0.4%,上半年经济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可以看到,二季度增速有所下滑。但今年二季度,受到新一轮疫情的影响,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多座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多发、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种超预期的突发因素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在这种变局下,我国经济仍然顶住了压力,并实现超出悲观预期的经济正增长。
  经济可以保持稳定一方面归功于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经过几年的“抗疫”,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经验,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遵循“九不准”,严禁“一刀切”,逐渐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兼顾。
  为了进一步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今年5月,“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概念正式提出,主要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建立,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频次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灵活调整。同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的费用已经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对于政府组织大规模筛查和常态化检测的情况,检测机构按照多人混检不高于每人份3.5元提供服务。
  6月28日,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在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之下,缩短了风险人员隔离期限,优化了隔离方式,增加了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
  当然,应对新冠病毒及其变异的最有效方法,还是要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形成免疫屏障。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5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5月12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35857.6万剂次,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1.3%、88.85%,完成加强免疫接种76289.7万人。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经达到340262.2万剂次。
  除了接种疫苗和常态化核酸检测,新冠药也是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多款国产新冠特效药已进入临床中后期阶段。
  5月25日,君实生物公布VV116早期治疗轻中度COVID-19高风险患者的Ⅲ期临床对比研究结果。结果显示,VV116用于轻中度COVID-19伴有进展为重度包括死亡的高风险患者早期治疗达到方案预设的主要终点。VV116组中位至持续临床恢复时间更短,达到统计学优效。在安全性方面,VV116总体安全性良好,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辉瑞口服新冠药Paxlovid。
  另外,根据6月24日的央视报道,STC3141和SIM0417正在开展2期临床,真实生物阿兹夫定和开拓药业普克鲁胺也已经接近临床试验尾声。
  02
  政策落地聚焦“平疫结合”
  在近几年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还是暴露了部分短板,需要补齐才能真正实现常态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
  今年上半年,相关政策频频落地。
  有些是以新冠疫苗为突破口对现有医药生产体系的探索。比如今年4月发布的《药品监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以疫苗生产过程质量监管为突破口,在疫苗生产企业实现生产、检验数据电子化的基础上,通过对疫苗生产关键环节数据的研究,探索疫苗生产质量数字化管理、质量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升药品监管工作效能和风险治理能力。”
  有些则显示出对传染病预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比如《“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就将“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写进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当中。
  而除了上述几点,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整个医疗体系的规划也有不小的改变。
  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应对能力”。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等传染病防控和慢病防治要求,《指导原则》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构建省、市、县三级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推动院前急救网络与院内急救有效衔接,还强调了公立医院分院区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确保重大疫情发生时迅速转换功能”。
  这种“平疫结合”能力是医院应对类似于新冠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需要具备的韧性。医院或院内独立区域平时按正常功能划分运转,当重大疫情发生时,可以快速转换为呼吸道传染病区使用,承担重大疫情应急救治任务,兼顾平时与疫时的医疗服务。在4-5月份的上海,就有48家公立医院转为新冠定点医院。
  3月1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重点加强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综合学科、感染病科和重症救治等专科能力建设,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科(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规范化建设,增加负压救护车、呼吸机等救治设备,提高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强化院内感染防控。市、区传染病救治医院全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
  另外,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下,人员流动受到限制,“外地患者挤爆三甲医院”的情形在疫情期间并不多见。一方面,三甲医院的营收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患者也享受不到好的医疗服务。
  对此,《指导原则》提出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流向薄弱区域”,要求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公立医院到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开设分院区,而且是有产权关系的分院区,并且对分院区提出了较高的建设要求,这有利于推动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均衡发展,更好地增进高质量服务的公平可及,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
  在这种背景下,各地兴起了一波扩建公立医院的潮流,且在规划中强调了对于“传染病预防”的重视。
  3月18日,《西安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印发,提出到2025年,全市三级医院达到55个,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新建、改扩建 28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并且要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二级以上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加快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
  5月13日,武汉市政府官网发布《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原则上每个区至少建成1家三级综合医院,全市新建公立综合医院(院区)11家、迁建2家。同时还强调增量床位优先向传染病、重症、精神、康复、护理等短缺领域倾斜。
  03
  医药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随着医药制造产业链分工的逐步深化,在药物筛选研发、临床试验、原料药及制剂委托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先后出现了一批成熟的外包服务公司(CXO企业)。CXO主要分为CRO、CMO/CDMO、CSO三个环节,分别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覆盖药物研发生产全流程,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近年来医改频频落地,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日臻完善使得药品研发机构及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被进一步调动,药品的集中带量采购倒逼着医药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加大投入,药品审评审批政策的改革缩短了上市注册总时限,国内已经形成向创新药倾斜的政策环境,本土药企纷纷布局原研药,CXO企业作为推动国内药企转型升级的有效助力,其国内订单也对应有所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医药外包市场凭借工程师红利、成本较低、承接能力强、供应链完善等全方位优势持续吸引大量海外订单流入,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承接大量海外转移订单,国内主要CXO公司受益于此。
  特别要注意的是,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三家头部CDMO公司获得辉瑞Paxlovid供应链重磅订单,业绩增速进一步得到提升,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凸显及稳固。
  7月12日,药明康德发布业绩预增公告。2022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约177.56亿元,同比增加68.52%。虽然药明康德一再强调新冠口服药这笔大订单只是公司众多分子中的一个,但公司业绩超预期大幅增长的来源无疑是获得了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代工订单。
  7月13日晚间,博腾股份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30-39.56亿元,同比增长205%-215%。而业界推测,博腾业绩超预期最主要的原因同样离不开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订单在报告期内的陆续交付。
  凯莱英7月1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母净利16.44-17.43亿元,同比增长282.99%-305.97%,报告期内,在“大订单”效应、产能释放带动下,小分子业务爆发式增长,收入同比增长约180%。
  可见,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的高景气赛道为国内小分子CDMO企业带来巨大增量,也拉动产业上游原料药企业相应获益。但与此同时,要看清目前的业绩增量还是比较依赖新冠订单以及美国市场,如何在疫情不稳定且国际形势愈发复杂的情况下,扩展其他业务,稳住发展,恐怕是我国CXO企业下一步需要考虑的事情。
  END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