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地区经济如何实现稳增长?
2022-03-11 16:03
  两会进行时:2022,地方那些下调和提高的目标
  梳理今年的地方两会,我们可以总结出诸如“稳增长”“新基建”“数字经济”“双城经济圈”“元宇宙”“医疗资源”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热词的背后,体现了民众关切、蕴含了新发展阶段建设的密码。
  “稳增长”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多次强调,2022年我国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各地主动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还提高了哪些目标?
  本期专题,我们将带您纵览地方两会,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如何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地区经济如何实现稳增长?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记者梳理各地实现经济稳增长目标的路径发现,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不约而同地成为了关键词。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量质齐升的省份,大多呈现出新兴动能强劲的特点,先进制造业比重较大,高技术产业带动力持续增强。同时,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在2021年超八成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完成既定目标的情况下,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普遍下调。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向来是地方两会最受关注的经济数据之一。如何平衡好短期增长压力与长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各地2022年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地普遍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明确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记者梳理各地实现经济稳增长目标的路径发现,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不约而同地成为了关键词。同时,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量质齐升的省份,大多呈现出新兴动能强劲的特点,先进制造业比重较大,高技术产业带动力持续增强。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朱克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在外部高度不确定性和多重挑战下实现经济稳增长,重点在于千方百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眼扩大有效投资,充分释放消费需求。
  01
  多地经济增长目标为何下调
  地方政府是稳增长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一平公开表示,观察地方所制定的各项经济指标能够为我们前瞻预测全国目标提供指引。在诸多经济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无疑是稳增长大年的关键指标。
  2021年,中国迎来了北京、上海两座4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其中,北京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269.6亿元,增长8.5%。上海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2万亿元,增长8.1%。不过,对于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北京市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由2021年的“6%以上”下调为“5%以上”,上海市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5%左右。
  谈及北京将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下调的原因,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北京市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速都高于全国,但也形成了高基数,把经济增长目标设置为5%以上兼顾了需要与可能,与潜在增长率相衔接,也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结构调整和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留出余地,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引导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上来。
  实际上,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在2021年超八成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完成既定目标的情况下,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普遍下调。比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最高的湖北省,则由“10%以上”下调至“7%左右”;西藏仍以8%左右的增长目标名列前茅,但相对去年9%以上的增长目标仍有所下调。
  为何会出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增速普降的现象?朱克力告诉本刊记者,一方面,考虑到当前宏观形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挑战,在经济增长放缓并持续承压的背景下,随着基数效应的减弱,各地按照中央要求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总基调,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务实谨慎对增速目标予以下调,可以说是尊重经济规律、符合实事求是的应变之策。另一方面,实际上也体现出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之下,各地相应模糊或淡化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考虑的是在坚持底线思维、夯实增长基础的同时留有一定余地和回旋空间,更加从容淡定地推进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为提升经济增长效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本年度基础、积累阶段性势能。
  02
  有降也有升
  实际上,2022年我国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各地更加注重预期引导,不少省份主动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也将一些目标升高了。比如相比2021年,多地明显上调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如黑龙江、河南上调到10%。多地要求“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综合交通网络、旧城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数字经济等领域是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
  四川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预计实现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浙江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长1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5%左右”。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揭榜挂帅”制度安排对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朱克力告诉本刊记者,要实现经济稳增长,首先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发力数字经济、基建投资等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在新消费与新基建之间架起桥梁,加快新动能培育和新经济发展。其次,促进高端要素跨区域流动,加强并持续发挥区域联动作用和产业协同效能,放大制度创新外溢效应,构筑活力四射的科创策源地,孕育丰富多元的场景新高地。同时,稳住制造业大盘,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赋能实体经济,协同推进集群化建设、平台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此外,扎实推进产业补链强链,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绿色数字产业新生态,以改革和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齐稳齐升。
  03
  稳增长的重要一环
  纵观今年地方两会,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各地稳增长重要一环。在朱克力看来,目前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五方面的持续深化。他向本刊记者阐述道,一是新技术驱动,在科技自立战略导向下,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上游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以及产业技术基础等卡脖子领域,以及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二是新需求牵引,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提供需求载体,如办公、医疗及公共服务等深度在线化。三是新基建支撑,顺应未来产业变革需要,进一步发展以信息网络为主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布局产业链创新链筑牢国之基石,为城市智慧化发展注入新基因新能量。四是新模式迭代,新技术产业化加速大量创新应用和产业形态,扩大新供给形成新的经济模式,这些创新应用不断催生诸如5G手机、车联网、智慧城市等新产品新业态。五是新场景落地,数字科技重塑商业,新场景培育新物种,新物种开辟新赛道,新赛道成为主赛道后不断裂变出更多新赛道,千姿百态的新场景、新物种、新赛道,共同形成新经济生态系统。
  其中,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等词汇备受关注。在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下,各地纷纷抢占数字时代发展机遇,将“数字赋能”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比如,广东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普惠性“上云上平台”,探索推广一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应用场景,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庆提出,加快生产设备、关键环节智能化改造,新培育10个智能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实施制造业“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四川提出,积极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制造“灯塔工厂”。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发挥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赋能企业在降低运营成本、加速流程再造、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获得全要素全周期全链路的红利。”对于转型主力军的中小企业而言,朱克力告诉本刊记者,中小企业决不能盲目追求数字化,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产业内生逻辑,科学评估自身是否具备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行业经验、管理水平、人才梯队、价值导向和信息化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避免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以绿色发展为出发点、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流程再造和供应链协同创新,加快产业迭代兴替,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END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编辑:艾丽
  审核:李子吉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