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卜文娟
顺丰同城也赴港上市了。
2021年11月30日,顺丰同城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拟通过IPO发行近1.312亿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1311.82万股,国际发售股份约1.18亿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售价为16.42港元到17.96港元。2021年12月14日,顺丰同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即告破发,对此其回应称,首日表现主要是受市场波动所影响,并强调预期公司股价长远将可反映真实价值。
由于通过聆讯,“同城即送物流第一股”的称号已经被市场不断提及。面对即时配送行业的市场空间还在进一步扩大,业内竞争也愈发激烈,但顺丰同城就稳了吗?
在即时配送领域,顺丰同城来得并不早。
2014年达达、闪送成立,次年美团专送、蜂鸟专送上线。2016年,顺丰同城作为一个业务部门面世,负责同城即时配送服务,主要服务麦当劳等B端客户。2019年,顺丰同城单独剥离,物流从“隔日级”迈入“分钟级”,“顺丰同城急送”品牌就此建立。截至2020年,顺丰同城开拓了餐饮、商超、生鲜、服装、医药、3C数码、办公急件等配送场景。
顺丰同城在2018年-2020年的订单总数分别为0.798亿笔、2.1亿笔和7.6亿笔,复合年增长率为208.7%,远超同期行业27.0%的复合年增速。而对顺丰同城2019年和2021年的订单数进行比较之后发现,顺丰同城的订单数据再次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速度,仅用5个月的时间,便拿下了5.137亿笔订单,同比增长151.2%,前5个月日均单量为340万单。而行业巨头美团上半年外卖业务总单量是64.4亿单,日均单量为3560万。
但是,招股书显示,顺丰同城2018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9.93亿元、21.07亿元、48.4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20.8%。毛利率方面,顺丰同城2018年-2020年的毛利润分别为-2.31亿、-3.36亿和-1.89亿,对应的毛利率则分别为-23.29%、-15.96%和-3.89%。可以看到,顺丰同城的毛利率正在不断拉升,截至2021年5月末,这一数字已经提升至-0.9%。
顺丰同城方面表示,毛利率的变化主要在于每笔订单的履约成本不断下降。招股书数据显示,顺丰同城2021前5个月每笔订单平均履约成本为5.9元,而2018年的这一数据为15元。顺丰同城方面表示,每笔订单的履约成本下降主要是通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订单结构、提高技术能力、增加由众包骑手完成的订单数量总和等途径改善的。
艾媒咨询CEO张毅则认为,顺丰同城传承了顺丰控股的速递基因,具有品牌优势。在物流团队配送方面,受益于顺丰控股专业和扎实的数据系统以及人员基础。此外,顺丰同城可以专注于同城业务。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顺丰同城具有协同优势,但招股书也暴露了诸多问题。
顺丰同城在招股书中援引艾瑞咨询的报告数据,以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年度订单量计算,顺丰同城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平台。高增长背后,营业成本一路水涨船高,主要用于支付众包骑手费用和员工开支。其中,人力外包成本在顺丰同城的成本中一直占有较高比例,近3年累计亏损15.6亿元。
具体而言,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顺丰同城在骑手外包上的开支分别为10.5亿元、21.1亿元、48.6亿元,分别占营业成本的85.4%、86.4%、96.6%。此外,2018年-2020年,顺丰同城营收分别为9.93亿元、21.07亿元、48.43亿元,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分别为3.3亿元、4.7亿元、7.6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顺丰同城营收在大幅增长的同时,其亏损也在进一步扩大。顺丰同城连续亏损的根源并不是因为通过烧钱换市场,而是巨额的人力成本。
张毅认为,顺丰同城的业务相对单一,对时效性要求高,大部分业务可能还是大宗货物,而非文件或者轻型快递。未来能否拓展同城大宗货物配送以外的领域,在系统、仓储、配送以及工具等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如果不延伸这块市场,顺丰同城未来的成长空间如何,如何与控股主业形成互补,这些也是顺丰同城上市以后,投资者和市场关注和期待得到答案的问题。
此外,即时配送的竞争也远比想象中激烈。
企查查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现存的同城配送相关企业有超3100家。其中湖南省以497家相关企业排名第一,内蒙古、贵州分列二三名。城市分布上,岳阳市、永州市和钦州市位列前三。从注册量上看,2020年注册量767家,同比增长32%。2021年前10个月共新增318家相关企业,同比下降54%。
目前,美团配送和饿了么的蜂鸟配送则呈现双寡头垄断格局。据艾瑞咨询报告,即时物流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1700亿元,预计2021年整体订单量超300亿单,2025年增至795亿单。这一广阔的市场,已经被美团配送和蜂鸟配送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西南证券研报的数据显示,2020年整个市场中,美团配送和饿了么旗下的蜂鸟即配日均订单数分别为2780万单和450万单。前者的市占率为47.2%,蜂鸟+点我达市占率为20.7%,双寡头合计市占率达67.9%。同为第三方配送平台的达达市占率约为4.1%、顺丰同城仅占有约1.2%的市场份额。
顺丰同城不仅要和美团配送、蜂鸟配送、达达竞争市场份额,还要和同类型的点我达、闪送、UU跑腿等竞争。如此形势之下,顺丰同城很难“高枕无忧”。
“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拥有更多样化的服务组合、更雄厚的财务、更广泛的客户群或更长的经营历史”。顺丰同城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一节中写道。似乎无意掩饰当前的弱势,顺丰同城继续坦言此后的战略:“2021年亏损对比去年可能还会扩大,绝对金额可能会扩大,原因是我们在继续向新城市扩张。”
这更像是向资本求助的信号,顺丰同城向着“港股即时配送第一股”的金字招牌狂奔的同时,是否还能讲出新的故事?
招股书显示,顺丰同城本次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投向公司的主营业务及未来战略布局,以巩固现有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与市场占有率,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顺丰也在公告中表示,控股本次分拆上市将搭建同城实业国际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同城实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持续巩固和强化同城实业核心资源,助推同城实业业务高速发展。
兴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基于独立第三方的定位,顺丰同城可以吸引大量希望自建流量入口的商家,特别是在线上去中心化的趋势下。区别于其他第三方即时配平台,顺丰同城能够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能力和深受消费者认可的物流品牌。从顺丰控股的角度来看,即时配是现代物流的重要领域,同城业务是顺丰产品矩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进一步提升顺丰综合服务能力,同时多样化的末端运力形式可以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网络稳定性,未来顺丰的供应链、快运、时效、冷链等产品都可以通过同城这一品牌落地,顺丰同城成为内部资源整合器。服务的大量头部商家也有助于顺丰提升其品牌定位和价值。
东方证券的研报则指出,综合物流服务是大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但多网融合实践兼具机遇和挑战。相比阿里系菜鸟的弱协同物流布局和京东物流的内部一体化布局,前者协同效应难度大、后者管理半径长,顺丰控股有望引领多网融合新生态,以开放加快成长,以控股保证协同,以市场化缩短管理半径,是最具潜力的综合物流平台型企业。
顺丰同城CEO孙海金认为,行业至少包含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四个场景,而顺丰同城可以针对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随着本地消费正在从餐饮外卖多元化扩张至非餐领域,顺丰同城能够快人一步抓住非餐领域的增量市场,扩大业务场景和业务范畴,迎来进一步增长。
END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