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严管将至,互联网诊疗回归“提供严肃医疗服务”的定位
2021-12-28 17:12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卜文娟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对多方面的监管列出了细致规定。这份征求意见稿是国家卫健委在2018年9月印发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后,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起草的又一份重磅文件。


《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目前虽然还只是在征求意见中,但一经公开,就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

多家券商分析师认为,规范发展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生存的关键,也是未来的方向。征求意见稿将原本模糊、混淆的互联网医疗概念清晰厘定,亦划清了医疗、医药和技术服务之间的边界,使得“医归医、药归药、AI归技术”,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形成三条细分赛道。


01
政策利好行业发展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显示,自2015年微医率先创建全国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启“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至2021年6月份,我国互联网医院数量已超1600家,仅2021年上半年就新增约500家。

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误诊错诊、医生资质良莠不齐、虚假审方、先购药后补方等问题时有发生。

此次《意见稿》从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监管责任等方面对互联网诊疗进行全方位监管,让互联网医疗进入规范、安全、高质量发展阶段。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意见稿》出台,明确了以医疗为核心,互联网为辅助的定位。从医疗的严肃性出发,确保服务安全、抬高行业的准入门槛,或利好微医(挂号网)、好大夫在线、丁香园、微脉、亿家健康等注重数字医疗服务的平台,而一些不合规的企业将面临整改甚至关停。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认为,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一些互联网医院沦为贩卖药品的平台,对正规互联网医疗和准备规范开展互联网医院的单位构成不正当竞争。这些弊端若不加以遏制,“互联网+医疗”将成为新的医患纠纷滋生地。从目前来看,“互联网+医疗”大部分仍处于探索盈利模式的阶段,其根本原因是法律制度供给的缺位与法律规定含糊。现在,“强有力的监管”的清晰信号传出,将给互联网医疗单位一个行业发展的路线图,也可以使互联网医疗单位制定更好的发展定位。

中金公司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透明和规范的监管政策,让具有完善合规体系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受益最大。但互联网医疗平台从事严肃医疗服务并非易事,不仅要有线下实体医疗机构作为合规的业务支撑,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运营、管理、服务、安全技术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流程及与之匹配的数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铺设“管网”,才能真正融入医疗服务体系,并为用户提供严肃、专业的医疗和健康维护服务。


02
线上线下诊疗服务同质化


在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上,首诊、复诊混乱,受管制处方药随便买到的现象屡有发生。在互联网首诊过程中,患者很难将病情完整交代清楚,可能直接导致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发生。此次细则落地,也同步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互联网诊疗要与实体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质”,让互联网诊疗回归到“提供严肃医疗服务”的定位。

《意见稿》提出,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本次就诊经医师判断为首诊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互联网诊疗的情况时,接诊医师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意见稿》中还明确,就诊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诊疗过程中的图文对话、音视频资料等应当全程留痕、可追溯,保存时间不得少于15年,由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质控。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4亿人次,每千人口医师2.9人,人均医疗资源仍然不足,同时客观存在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现象。以线上的接诊医师为纽带,能够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线下资源的高效利用。将确有需求的用户引至线下,也将提高平台服务质量,并保障用户健康。

在推动互联网医疗回归“严肃医疗”本质的同时,也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整合型发展打开了想象空间。业内人士指出,标准化监管带来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有利于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赢得医保的规模化购买,这将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向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方向发展,市场容量有望进一步扩大。

中金公司行业研究报告分析称,随着《意见稿》的实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自建和自运营互联网医院的趋势将减缓,由大型互联网医疗平台集中代建和代运营的趋势将上升;另一方面,林林总总的“小、散、乱”互联网医疗平台将得到“肃清”,有利于头部互联网医疗平台更好地整合资源、有序发展。

和静钧表示,“互联网+医疗”是在“互联网+药品”B2C模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与医疗单位对接构成B2B模式,随着对“互联网+药品”监管的升级,B2C向B2B转化是合理路径,但由于实名认证、处方及诊疗记录等管理及流程规定不明,大部分B2B本质上是“乔装打扮”过的B2C。基于此,《意见稿》希望在监管上修补这些漏洞,使互联网医院成为真正放心就医的诊疗单位,在诊疗环节上要求与实体医疗单位的行为模式达到同一水平,甚至超出后者的水平。

此外《意见稿》明确提出,“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接诊。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接诊。”对AI技术在互联网医疗中的应用作了规范性限定,限定AI用于导诊、辅助诊断等医师辅助层面的工作,而非替代人工服务。


03
卖药模式或面临考验


从数据上看,卖药依然是巨头们的主要营收方式。

2020年,平安好医生以药物销售为主的健康商城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为54.09%,而在线医疗业务占总营收比例只有22.8%;京东健康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商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也高达86.6%,在线平台、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所得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3.4%。

今年以来,汇聚互联网诊疗赛道的叮当健康、智云健康、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相继提交招股书。尽管这些企业的业务处于互联网医疗赛道的不同细分领域,但脱离不了“以卖药为主”的盈利模式。

目前,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仅靠在线医疗很难盈利,尽管互联网医疗企业逐渐规模化,医药企业上市公司市场估值一再攀升,但目前互联网医疗尚未出现一个经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

此次,《意见稿》指出,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处方管理规定,加强药品管理,禁止统方、补方等问题发生。医疗卫生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相挂钩。

破除“以药养医”是当下医疗改革的重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药品营销互联网化已经成为趋势,而疫情防控常态化更是加速了药品流通互联网化的趋势。然而,如何破解互联网诊疗领域的商业贿赂、带金销售等问题,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陈礼腾认为,《征求意见稿》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有利于提供技术性服务的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发展,对于以医药电商为主营的平台则带来很大挑战。“医疗行业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来看,多数平台尚无法实现盈利。步入强监管时代后,平台如何寻求合适的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细则的出台将令行业中部分不规范的线上问诊行为出清,短期内或不利处方药销售放量。

受政策影响,资本市场对医药电商发展前景的担忧情绪开始发酵,近日来包括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在内的医药电商股价普遍承压走低。

 

END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