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关于绿电交易的七问七答
2021-11-24 17:11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陈雯
 
  需求驱动,绿电进驻交易市场
  新能源在多年来“政策驱动”下经历了大发展阶段,走向了“需求驱动”的新起点。在当前电力市场建设成果基础上,试点开展绿电交易,着眼绿色能源生产消费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构建,是电力行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从绿证交易到绿电交易,如何精准匹配发电方和用户的需求?绿电交易市场的建立意义何在,如何推行?能否以市场化为抓手,促进电价合理波动?数字化技术对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何启发?本期专题,将与您一起探讨绿电进驻交易市场将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绿电交易是什么?
  有的地方可以买手电,有的地方可以买彩电,而有的市场买卖的是抽象一点的商品——电力。和水电、火电一样,绿电也是一种电力能源商品。“绿”是绿电最大的特点,绿电清洁、可再生、环境友好。而具有这些特性,又可以拿到市场上来交易的电能,大多是来自风能和太阳能。
 
  绿电交易参与主体有哪些?
  在我国绿电主要来自风电和光伏发电,那参与交易的主体中,卖家很大一部分就是风电及和光伏发电企业,以及售电公司、电网企业。买家自然就是电力用户。而因为能源市场的特殊性,绿电用户中,企业占了大多数,个人用户就比较少了。
 
  绿电怎么买?
  这个问题我们要分技术和机制两个方面来谈。
  技术上实现的购买好理解,交易的平台目前就一个,是国家电网公司开发的“e-交易”电力市场统一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的绿色电力交易专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完成绿电交易。买方也不必担心交易过程的不透明,因为目前与交易过程相关的技术已经比较完善了。绿电交易运用的是目前很火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整个交易环节可追溯、可追踪、可认证。
  交易技术可信赖,那购买绿电的企业要关心的就是产品好不好用、通不通用的问题了,这也是绿电交易市场需要考虑的机制问题。
 
  什么是绿证?
  绿电交易的认证机制,是通过给绿电用户分发“绿证”来实现的。所谓绿证,全称叫做绿色电力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我国在今年开展了绿电交易的试点工作,而其实早在2016年2月,国家就第一次提出绿证交易制度了。
  因此,对于用户而言,绿电交易后可以获得绿证,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绿电交易的价格?
  目前而言,对于向电网企业购买的绿电产品,以挂牌、集中竞价等方式形成交易价格。
  实际上,有买卖就有定价,也就有价格的浮动,当前绿电较基准电价上浮了5%-10%。这个价格合理吗?我们知道,绿电作为商品,价格应该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电能本身的价值,另一部分是环境价值,是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体现。因此,绿电相对传统用电而言是更贵一些的。
 
  绿电怎样避免成为“垃圾电”?
  交易的动力自然是来自多方需求。
  比如我们提到2016年就有了绿证制度,但一直以来,绿证交易处于自愿认购的阶段,所谓“有量无市”莫过于此。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买地建厂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后坐拥大自然馈赠的新能源,却无从变现,风电太阳能也由此贴上“垃圾电”的标签。在这电力市场改革逐步深入之际,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是发电侧企业的刚需。
 
  绿电交易,什么驱动需求?
  而对于用电企业而言,一直使用传统能源也并不是长久之计。眼下,在限排规定下,企业面临的碳排放约束日益强化,因此,转而使用清洁能源,也就是我们说的绿电,不啻为一个好的选择。企业可以算这么一笔账,当采购绿电相对于在市场上购买碳配额更加便宜的时候,就自然要选择购买绿电的方式减碳。
  另外,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市场主体,企业购买绿电、获得绿证、清洁用能,也是提高品牌价值的极佳市场策略。
  也就是说,相比于政策驱动型的碳市场,绿电交易市场属于是需求驱动型,一者提供环境价值,一者为环境价值买单,共同助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END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