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产教融合助推“技能富裕”
2021-11-02 11:11
  周琳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最近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为此,在推动与落实“共同富裕”发展战略时,必须给予“技能”和“知识”足够高的地位,“技能富裕”、“知识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设施。而培养创造“共同富裕”的“技能富裕”人才就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8年统计,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虽超过1.65亿人,但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不足就业人员的6%。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比例超过35%相比,我国明显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7.4%。
  随着我国制造业由“制造”转型升级“智造”,高技能劳动力的缺口也日益明显,根据国内媒体统计,我国2020年制造业高端技术人才缺口达到2200万,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缺口达750万人,电力设备人才缺口超过400万人,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人才缺口超过300万人。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曾指出,如果企业以低技能员工弥补缺口,可能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及服务质量,有些公司还可能因为缺乏高技能岗位而不得不推迟扩张计划,倘若中国未能弥补这一缺口,可能将损失2500亿美元,约占GDP的2.3%,超过香港或以色列的经济总量。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改善劳动力要素质量,建设一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结构比较合理的劳动者队伍,确保“十四五”期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00万人次左右。
  然而,当前中国人才培养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现有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类模型:一类是学科研究型,一类是技能应用型。有数据统计,欧洲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人才的比例为2:8,美国为3.5:4.6,而中国则是学科研究型人才占大头,技能应用型人才与学科研究性人才比例为3:7,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只占30%。在产业结构上,美国制造业产值占比约11.2%,德国约19%,中国超过27%,按照产业人才的供需规律,中国应该拥有更高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比例。
  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不匹配,技能应用型人才出现巨大缺口,甚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升级。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劳动力供求两侧均出现较大变化,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培养培训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象进一步加剧,“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将成为就业领域主要矛盾。
  当前,受疫情黑天鹅及就业人才市场供求不平衡的影响,一面是“就业难”,一面则是“用工荒”。将教育与实际就业相链接的“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探索的新路径。
  如果传统人才培养培训仍旧习惯沿用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很难促进产教融合,有效解决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从产业需求侧、从企业找到教育供给侧的创新,在两者之间学会架桥,做到工学结合,形成双向循环的生态系统。我们认为,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矛盾需要推动产教的深入融合,而推动产教融合的抓手是新型数字课程,这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