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剂量只需 1/5,吸入式新冠疫苗效果如何?
2021-10-12 15:10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见习记者 李子吉
  疫苗作为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病毒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其成功研发以及推广是我们战胜新冠疫情的关键所在。目前国际上已有多种通过不同研发渠道成功研发推广的新冠疫苗,都是通过肌肉注射进行接种的。但肌肉注射接种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医疗耗材,也往往会伴随诸多局部不良反应,同时对于“晕针”的人来说也是一道难关。
  如今,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直做得十分出色,但由于全球防疫形势仍然紧张、变异毒株层出不穷,口罩和疫苗恐怕短时间内还会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当下疫情防卫战仍未结束,疫苗研发技术也不断突破,更便携、安全的疫苗接种方式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就在今年7月26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共同研制的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顺利通过Ⅰ期临床,其试验结果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布,引起关注。
 
  肌肉注射VS雾化吸入
  作为全球首款雾化吸入新冠疫苗,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共招募130名受试者,设计为随机化的开放性Ⅰ期临床试验,在武汉中南医院开展,评估了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在18岁及以上健康成年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研究结果令人惊喜:在首剂接种该疫苗时,雾化吸式的安全性显著优于肌肉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显著低于肌肉注射(63%)。
  雾化吸入式疫苗,就是通过将疫苗以吸入的方式,直接给药到鼻腔、呼吸道黏膜等部位,从而激发黏膜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
  相比于传统的肌肉注射疫苗,在相似的保护功效条件下,雾化吸入式疫苗在多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是安全性好、见效快。从临床试验来看,吸入疫苗3天之后呼吸道黏膜就能快速生成免疫球蛋白A(IgA),这对于需要快速形成免疫保护的地区来说作用巨大。且试验结果显示,接种雾化吸入式疫苗对18岁以上的成年人未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还可以避免肌肉注射带来的局部不良反应。
  其次,雾化吸入式疫苗所需剂量更小。
  目前,我们接种的肌肉注射疫苗每人需要0.5毫升液态疫苗,而吸入式疫苗只需要0.1毫升即可。也就是说,吸入式疫苗只需要传统注射疫苗1/5的剂量。这意味着在疫苗产能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供应量变成了原来的5倍。这对解决疫苗不足的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雾化吸入式疫苗成本更低。雾化吸入式疫苗无需瓶装,可以有效解决当下疫苗瓶子紧缺的问题,还减少了医疗废物的产生。同时,雾化吸入式疫苗常温下保存即可,无需冷链运输与存储。这样,疫苗的转运、储存和分发就变得相对自由,接种成本大大降低。
  此外,雾化吸入式疫苗还对于传统疫苗有补充加强作用,除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外,还可以诱导病原体特异性黏膜免疫。
  早在去年8月,陈薇院士团队已在《自然》子刊上发表了其对黏膜免疫保护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除注射疫苗产生的全身免疫外,诱导病原体特异性黏膜免疫的疫苗接种可以建立对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从而防止病毒在上呼吸道复制,阻断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但吸入式疫苗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吸入式疫苗并非在新冠疫苗领域首发,在流感防疫领域早有应用。2003年,美国就推出了鼻喷流感疫苗;2020年,我国也首次批准鼻喷流感疫苗上市。
  有研究发现,吸入式流感疫苗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效果不错,但在成年人身上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效果下降。所以吸入式流感疫苗的使用年龄都限于2-49岁,而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防护效果不佳。
  雾化吸入式的新冠疫苗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接种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数据给我们答案。
 
  接种方式迭代,雾化技术也需更新
  据康希诺生物公告介绍,这款雾化吸入式疫苗与今年2月25日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在毒种、细胞库、原液生产工艺、制剂生产工艺、制剂配方等方面均相同,仅在使用时采用雾化吸入免疫专用装置进行接种。
  传统雾化器都是基于文丘里效应进行开发的,即通过高速气体流动,在周围产生低压,从而产生吸附作用,与药液等液体进行反应,将原有的流体雾化。
  这类雾化器一般都为6-8毫升的容量设计,而吸入式疫苗则需要“针剂疫苗的五分之一剂量”的微量雾化设计,所以需要使用到磁致伸缩高频震荡技术,这将完全区别于所使用的文丘里原理技术。
  在吸入式疫苗消息发布的同时,国内导管龙头企业维力医疗也传出消息在微量雾化器领域有了新的布局。可见对于雾化吸入式疫苗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已经成为国内医疗龙头企业们一种共识。
  据维力医疗透露,目前在研发的测试样品,已可以在雾化速率、雾化颗粒直径、有效颗粒占比、药液残留率等相应指标上达成吸入式疫苗沉降下呼吸道所需的效果,可以应对目前吸入式疫苗在临床中面临的交叉感染、接种操作安全等难题。
 
  百舸争流,中国领跑
  据WHO统计,截至今年6月3日,全球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在研新冠疫苗共102个,其中通过非注射途径接种的新冠疫苗共14个。
  研发出国内独家经鼻喷接种的流感减毒活疫苗的百克生物,也在布局非注射形式的新冠疫苗,试图将公司在流感疫苗方面的经验更高效地利用起来。8月初,据百克生物董事孔维介绍,百克生物与香港大学、厦门大学共同合作进行了冻干鼻喷式新冠疫苗研究,目前已得到带有2019-nCoV-RBD的抗原,即将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后续,百克生物将按照其现有鼻喷式流感疫苗的生产流程,继续生产鼻喷式新冠疫苗。
  3月17日,海华生物首席科学家李明义在采访中称,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鼻喷式新冠疫苗将申报开展临床试验。据悉,此前海华生物与暨南大学的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共同开展的灵长类动物临床试验已经进行了十几个批次,验证了该疫苗对活体动物的保护作用。
  在今年1月万泰生物曾发布公告称,为生产鼻喷式新冠疫苗,公司拟将4.7亿元用于建设新冠疫苗产业基地。在2021年半年度报告中,万泰生物又披露公司与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在研的鼻喷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情况,称“在研产品如九价HPV疫苗和水痘疫苗、鼻喷新冠疫苗等顺利推进临床工作。”
  据悉,目前香港大学与万泰生物合作研发的鼻喷新冠疫苗处于Ⅱ期临床试验中,Ⅱ期临床试验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实施。
  海外的非注射型疫苗研发同样如火如荼,大多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进行研发。
  据芬兰赫尔辛基大学3月8日发布的消息,芬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款鼻喷式新冠疫苗。据介绍,这是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基于基因转移技术研发而成。临床前实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在动物实验中表现良好。
  泰国国家科技发展局日前宣布,该局基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研发的两种针对鼻喷式新冠疫苗有望于今年底进入Ⅰ期临床试验,计划明年3月可以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并于明年年中开始量产。
  英国牛津大学从今年3月开始对鼻喷式疫苗进行第Ⅰ阶段临床试验,计划通过向鼻腔喷射与英国阿斯利康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相同成分的疫苗,来检测“鼻喷”这个接种方式的安全性。在此前的动物试验中,已经确认接种该鼻喷式疫苗可以产生减少鼻腔分泌液和气管病毒量的效果。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也正在招募受试者,对吸入式疫苗进行临床试验。
  据俄新社4月报道,圣彼得堡实验医学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夫教授表示,该所正在研发全球首款食用型新冠疫苗,其口感与平常酸奶相似,研究所预计需投入2-2.2亿卢布才能完成临床前实验和临床研究工作。
  美国Altimmune公司也曾对吸入式新冠疫苗进行布局,并进行了临床试验。但据该公司6月份发布公告表示,其研发的疫苗未有足够的免疫反应,因此公司决定暂停该款新冠疫苗的开发。
  总的来看,我国在非注射式疫苗的研发方面还是领跑全球的,但后续能否真正得到推广应用,继而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还有待于时间和真实世界临床数据的检验。
  如今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疫苗的保护效力时刻被人们所关注。加强对新冠疫苗的研究,研发更新、更有效的疫苗产品以应对层出不穷的变异毒株,不仅是对整个疫苗行业的挑战,也是国家软实力与医疗技术的比拼,而这全球首款吸入式疫苗的成功研发,则极有可能会成为我国疫苗产业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END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