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创投机构需要具备“工匠精神”
2020-08-10 12:08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陈立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指导意见明确,引导和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专注投资中小微企业创新创造企业。实际上,护航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可以有效发挥资本赋能作用。

  创业投资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创业投资基金作为直接融资工具,有效汇集社会资本进入创投领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二是推动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速升级。创业投资基金通过投早、投小、投长,赋能企业科技创新。三是助推中小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迭代和战略协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商业模式更多地需要和信息化、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结合,催生高价值产出、高环境友好的新型形态。创业投资一方面鼓励更具前景的商业模式革新,另一方面通过对技术的升级筛选以及行业资源整合,实现被投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创投机构需要具备“工匠精神”,可以重点从以下三个维度入手。

  第一,树立创投标杆品牌,提升创新创业支持效果。创投基金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直接支撑作用已经较为显著。但由于国内科研创新创业成功率仍有待提升,当前亟需标杆品牌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引领和全面支持,带动创投行业推动早期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方向上释放能量,创造价值。同时,树立创投标杆品牌有利于集聚优质创投资源,创投机构通过建立广泛的“创投生态朋友圈”,发挥投资机构间的协同效应,实现引资、引智、引资源,共同支持创新创业,助力区域深化产业布局,挖掘扶持优秀创业企业。

  以盛世投资受托管理的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例,该基金立足科技创新,吸引和集聚了众多国内知名的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包括深创投、达晨创投、启迪创投、英诺天使、元禾原点、真格基金等,带动各类民间资本共同投资于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创新型、科技型初创企业,形成了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创投生态。

  第二,打造全面精准的投后服务体系,提升资源链接能力。创投机构的投后增值服务,是连接中小企业与各资源方之间的桥梁。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及投后管理专业能力,及时提供市场、人才、管理、技术等全方位的精准化服务,协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体系,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帮助企业提升发展质量。

  当前经济形势下,创投机构更应在投后管理中深入了解被投企业的运营情况与服务需求,为被投企业提供精准化、实用化服务,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健康有序运营。

  具体操作上,应主要关注为企业运营层面的融资对接、经营层面的业务推介、管理层面的战略规划等方面。业务推介能够减少被投企业寻找上下游客户或资源所耗费的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战略规划可以协助企业明确自身在市场中所处板块地位,了解同领域内竞争对手发展情况,进而明确如何制定应对策略、获得竞争优势;融资对接则专注于企业的债务或股权融资,一方面能够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现金流,缓解其经营压力,另一方面也为机构自身积累更加多元的未来退出方案。

  第三,践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坚守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责任投资理念,行业内有能力、有实践经验的头部机构,需要更多发挥示范作用。

  当前,创投机构应当抓住疫情形势下企业估值下调的机遇,勇于发掘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加大资金和资源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同时,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供给质量,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技术升级等长期领域的投入。通过做长期、耐心的资本,陪伴企业成长,关注企业治理,实现创投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双赢。

  在追求长期价值增长的同时,创投机构还应当完善责任投资发展理念。责任投资与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息息相关。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创投机构应主动发挥投资、风控、投后等各部门的协作功能,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纳入全流程管理,与被投企业携手探索环境社会可持续、内部治理有效的发展路径,以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

  END

  来源:2020年8月1日期《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