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应对新兴科技带来的伦理挑战 | 朝花夕拾
2019-07-11 20:07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本文首发于2019年7月1日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栏目主持 贠天一

  应对新兴科技带来的伦理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邱仁宗

  基因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大数据、纳米技术等新兴科技在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人类从一般的智能活动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各种创新性发现、发明活动。然而,人工智能系统一旦失去控制或被不正当利用,就有可能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因而,人们在享受新兴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必须保持审慎态度,有效应对新兴科技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

  新兴科技所带来的伦理影响纷繁复杂,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之相关经验和知识积累不够充分,导致人们目前对新兴科技可能引发的伦理挑战还难以精准预测和把握,这加剧了新兴科技使用中的不确定性。例如,当今困扰许多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粮食、营养、能源、环境保护和防病治病等问题也许可以通过合成生物的技术来解决。如果将合成的基因组置于细胞内,制造出新的能源、新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清洁环境的新工具、富有营养的蛋白质以及药物和疫苗,那么,由合成细胞产生的产品不仅是全新的,而且更干净、更好、更便宜。然而,与其他新兴技术一样,合成生物技术既可为人类造福,也可能带来风险隐患。合成生物技术具有较简便实用、容易掌握、成本低廉等特点,但也有可能被恶意利用,甚至制造出流行的病毒。这说明,为了更好地发展、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有必要对其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作出预判和防范,并进行正确引导。

  新兴科技的迅猛发展还可能导致一些新的伦理问题。当人类作出涉及未来的决策时,人工智能技术往往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大数据中发现并总结出人们行为的规律,然后据此预测某人或某群体未来采取某种行动的可能性。比如,消费者有多大可能购买某种商品,什么人可能担任企业的高级执行官,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或国家发生的概率有多大,等等。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技术会引导人们作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技术所发现的规律一般是根据大数据识别出来的,而大数据往往是人们以往行为留下的信息,根据这种以往行为留下的信息预测未来行为,很可能发生偏差或造成偏见,出现伦理问题。

  因此,在制定关于新兴科技的创新、研发、应用政策和战略时,不能简单采取“技术先行”或“干了再说”的办法,而要充分考虑新兴科技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和挑战。对科技的管理不能仅仅着眼于效益和产出,还应着眼于能否实现基本的伦理价值,如科技成果能否增进人民的健康、能否保护环境以及维护社会安全等。这就要求在立项之前对新兴科技进行充分的伦理研究,伦理学工作者要为制定合适的监管办法积极提供伦理学根据。

  随着新兴科技的迅猛发展,伦理学工作者不能坐而论道,也不能对科技发展中的问题就事论事,而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可以先研究制订一套初步的、暂行的伦理规范和管理办法,随着相关知识、经验不断丰富而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将新兴科技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降到最低。此外,还应将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共同体的自我监督同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相关立法机构的监管有机结合,严格实行问责制和公开制,以有效应对新兴科技可能引发的伦理挑战。(摘自:《人民日报》)

  【合成生物技术】

  《科学美国人》杂志编辑比艾罗曾经用过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什么是合成生物学:如果将生命比作电脑,那么,由许多核酸组成的程式码——基因体,就是生命的作业系统。合成生物学想做的就是,透过创造或改写基因组,让生命表现出预期的行为,执行预定的工作。

  以能源合作和结构优化促进能源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史丹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如何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中发挥作用,如何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的同时解决好本国的能源安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眼下,世界能源形势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各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强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尤其是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将极大促进全球经济与能源合作,是中国为全球能源安全治理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中国的倡议,也是各国的利益所在,有利于带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繁荣。

  要看到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丰富,但能源资源开发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具有潜力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电力基础设施、油气及水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当地原材料工业、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创造劳动就业机会。二是加强与能源基础设施联通的技术标准、法律等领域的沟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做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三是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将中国的制造能力与他国的技术与管理结合起来,带动多国共建“一带一路”,为第三国提供高水平、高性价比、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三方共赢”。四是加强能源经贸领域的合作,畅通贸易通道,便利能源投资。五是加强技术培训,增强相关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六是共同探索适合不同国家的融资与工程建设及项目运行的模式,提高能源项目的收益和可持续性。(摘自:《经济日报》)

  【能源形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多元化,能源安全由原来的特指石油安全,扩展到天然气、电力等其他能源种类的安全,能源安全风险也由供应中断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扩展到投资风险、技术风险等。

  发展服务贸易 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秦国骏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的不断提升,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服务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将进一步夯实,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进口增速,预示着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性拐点即将到来,服务贸易逆差将会逐渐缩窄。同时,我国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将达到新的高度,随着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大幅度放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更多的服务业外商将进入我国市场,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

  从国内布局看,短期内服务贸易仍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但随着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的推进,以及营商环境的改善,中西部服务贸易增速将快于东部地区,服务贸易的空间分布将从集聚走向平衡。从国际布局看,传统市场优势有所减弱,国际市场将更趋多元。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将降低对西方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市场的依赖,服务贸易国内国际区域分布将更为平衡。

  未来几年,新兴服务贸易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成为推动整体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并带动整体服务贸易结构优化。首先,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人民消费等级偏好升级而产生的新服务需求,将会使文娱产业等新兴服务业领域迎来增长机遇,我国具有特色的图书、影视等服务领域出口将不断扩大。其次,数字技术的应用革新了生产服务的跨境合作过程,并通过数字平台和实体设备,提供了新的交付方式,不仅会大幅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可贸易性,同时也会推动数字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贸易增长。可以预见,在数字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摘自:《光明日报》)

  【服务贸易】

  根据商务部数据,2018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52402亿元,同比增长11.5%,比2017年增速水平提高4.6个百分点,比全年货物贸易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看,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这与我国围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壮大服务贸易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密切相关。

  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执行研究员 周维富

  制造业是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要引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最近,中央提出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三次产业中,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整个经济运行状况的风向标、晴雨表,制造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那么,未来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有哪些重要趋势?

  第一,创新化发展。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部分制造领域如5G、高铁等已从技术跟跑转向技术并跑甚至技术领跑,但整个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离制造强国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产业共性基础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时不时被“卡脖子”。未来,随着制造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改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的建立,研发投入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的深入实施,我国许多制造领域将迎来技术创新突破性进展,一些长期依靠依赖国外的共性基础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有望立足于自主创新,创新化发展将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主要推动者,我国制造业也将因此实现从加工制造型向创新创造型转型的蜕变。

  第二,融合化发展。

  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趋势,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未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速度、广度及深度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将面临一场产业融合的大变革,“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体系等所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必将引领我国整个制造业体系的深刻变革,带动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及新动能的壮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的积极影响。

  第三,服务化发展。

  服务化制造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未来,随着5G商用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普及,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成本将极大降低,服务化制造将在更多行业和更多企业推广普及。服务化制造也将成为制造业的主要利润源泉和重要增长点。创新设计、定制化服务、加工配送服务、供应链管理、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外包等服务型制造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制造企业不局限于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和提高简单的售后服务,还将向客户提供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增值服务,如个性化定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智能信息服务等。

  第四,品牌化发展。

  品牌是一国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工业制成品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将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实施“标准+”“品牌+”战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培育品牌形象,实现产品价值链向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并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整合产业和市场资源,使自主品牌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和国际性品牌跃升,“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将极大提升,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第一方阵。

  第五,开放性发展。

  开放是产业获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我国制造企业必将在更高层面、更多领域、更大程度上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实行跨国经营,直至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企业,带动国内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制造业】

  2019年1—4月份,3D打印设备同比增长358.9%,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同比增长358.9%,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59.4%,城市轨道车辆同比增长41.1%,太阳能电池同比增长17.1%。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产业产销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制造业新动能培育壮大明显加快,推动制造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