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4亿元能“上天” NASA送你进国际空间站 | 新科技新生活
2019-07-11 19:07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本文首发于2019年7月1日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栏目主持 顾彦

  当地时间6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声明称,从2020年起对公众开放国际空间站,允许普通民众访问参观,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在那里进行商业活动。

  这意味着太空旅游成为现实,不过“上天”的票价可不便宜。NASA首席财务官杰夫·德维特在当地时间6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旅行者须购买大约5800万美元(约4亿元人民币)的往返“客票”;在国际空间站需每天另行支付食宿费约3.5万美元,包括11250美元的再生生命支持和厕所费用,22500万美元的食品、空气和医疗补给费用等。“不过这可没有希尔顿或万豪酒店的积分。”杰夫·德威特面无表情地说。

  光有钱还不够,想要去国际空间站还必须通过NASA严格的健康检查和培训程序。据悉,将由波音和SpaceX提供运输服务,将旅行者运送到国际空间站,同时这两家公司也负责招募旅行者,并对其进行训练以保证旅行者符合太空飞行的标准。

  企业也可以史无前例地使用国际空间站的设备,甚至在上面拍广告和电影。不过也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之一:开展的任何需要“独特的微重力环境”;发展的商业性应用必须与NASA相关联;支持近地轨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NASA表示,每年最多允许两次针对私人的国际空间站之旅,每次最长可达30天。据美媒Gizmodo报道,这样的行程每次有4个席位,NASA执行一次这样的任务大约可盈利420万美元,不过1年2次的频率并不能为NASA带来太多收入。

  赚钱多少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这一计划标志着国际空间站正式向商业化迈进。美国航空航天情报公司Teal Group的分析师称:“空间站现在被准许用来赚钱,这不是一件小事。”

  据BBC报道,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与俄罗斯于1998年联合建造,NASA并没有完整的所有权。在过去近20年里,国际空间站一直主要服务于科研工作。2001年,俄罗斯航天局曾开展过类似业务,把一位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60岁百万富翁Dennis Tito送上国际空间站,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太空旅游者。但NASA一直以来都拒绝将空间站商业化,认为这是国际空间站的不当使用,与俄罗斯航天局一度发生争执。

  但据《洛杉矶时报》报道,NASA每年花费30亿-40亿美元用于运行国际空间站,美国再财大气粗也是有点“吃力”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公布了一项预算,要求政府在2025年前停止向空间站提供资金,这促使NASA调整之前规定禁止空间站被用作商业用途的政策。

  从目前的动向看来,NASA的计划是首先拓展商业合作,确保国际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的运行;然后,进一步将国际空间站转型为一个面向业界开放的商业平台;最后,将国际空间站私有化,卖给私营企业运营。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