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解决生态危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创新是基础 | 战略连线
2018-12-10 16:12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本文首发于2018年12月1日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吴季松

  人类进入现代以来,最大的危机就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战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其基本矛盾的结果,是最大的危机。

  从上世纪末起,生态危机日渐成为新的危机,并逐步形成了新的最大的危机,解决这一危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创新是基础。

  1 生态危机是当代的最大危机

  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蜕变,水生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大气污染危害同增,垃圾无法得到有效的再生利用。

  仅以生态状况较好的欧盟为例。欧盟的研究报告指出,大气污染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在欧洲大约有20%的人口受到的污染超过欧盟制定的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更加严格的标准,全球90%的人口受到的污染超过这一水平。报告警告说,细微颗粒物和臭氧持续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活动施加的压力,如城市扩张造成的生物自然栖息地环境恶化或改变;农业生产密集和不科学的森林的管理;过度开采自然资源;气候变暖的影响日渐增大。

  水生态系统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其中只有半数水源达到了“良好的生态状况”,而河水的状况要比湖水或沿海水域更糟糕。情况最令人担忧的是中欧和西欧地区的地表水,主要因为那里实行密集型农业生产而且人口密度很大。

  农业依然是大规模污染的源头,主要是化肥不仅在地表流淌(40%以上的河流受其影响),也侵入地下水层。工业生产的污染影响到20%至25%的河水和沿海水域。

  实际上欧洲对其以外的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欧洲消费品所需的56%土地都是在其领土之外被开垦的;提供给欧洲市场的40%的水源和大约30%的原料都来自全球其他地区。至于欧盟内因生产消费品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近25%是在欧盟以外的地区产生的。

  2 绿水青山是第二财富

  文明从来就是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的。人类文明以来,人们从未把财富和生态联系起来,认为只有社会产品才是财富,只有经济生产才创造财富,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不是财富,可以任意滥用。

  西方经济学自亚当·斯密起就研究“财富”,是产品或者叫经济资产。这一财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消费品,另一类是基础设施。消费品指的是社会消费品,从衣服、粮食和家具,到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直到当今的汽车、电视和微机。基础设施指的是公路、桥梁和人工池塘,铁路、大厦和水库,直到当今的高速公路、机场和城市供水、供电、供热系统。今天,这种观点必须改变,未经加工的自然生态系统资源本身就是财富,而且是社会财富的基础,由于被认识较晚,可以称为“第二财富”。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平衡实际上就是第一财富——名车豪宅等社会产品和第二财富——绿水青山生态系统之间的动平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的提出一个新财富的概念,即“第二财富”,这就是所有社会财富的原材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财富。西方经济学只把自然财富视为资源,认为通过劳动才能使资源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其实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就满足了人的生活需求,支撑了农田、工厂、居民住和道路网。因此,生态系统是财富的本身和基础,这就是对西方经济学最大的创新。

  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知识不断扩展,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人们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洁净的水,美丽的环境,要“绿水青山”,这是个人用金钱买不来的,而从人类需求角度而言比金钱更重要,它就是“金山银山”。

  维系和修复生态系统创造第二财富是生产的另一个目的。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创造财富。但是,应该认为财富有两种:一种是社会财富,另一种是自然财富;生产既要创造社会财富,也要修复和维系自然财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类不断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用来满足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也使自己有能力修复和维系自然财富。同时,自然财富减少或变质,应利用社会财富以维系和修复,使二者达到新的平衡。

  因此,恢复和维系生态系统也是生产的目的。对于发生污染的治理,对于资源被破坏的恢复,对于生态系统蜕变的补偿,不是经济的附加物,也不是软约束。在今天,应该认为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系也是生产,产出的是生态产品,同时,“绿色发展”要建立绿色GDP的指标体系予以度量,将生态恢复提高到与产品生产同等的地位。

  所以,经济生产与生态建设的平衡就是社会产品生产与生态建设生态产品生产的平衡。社会产品生产的过多了,资源利用、废物排出过多了,自然生态系统撑不住了,就要利用社会产品来维系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生态产品的生产,使之能支撑社会产品生产,使二者达到平衡。平衡以后可以进一步发展社会产品的生产,如此在动平衡中的发展,就能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迄今为止,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基础是以数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和机械土木工程学为主,而对20世纪以来发展的新学科,包括信息论、控制论和协同论在内的系统论和从生物学发展起来的生态学的新知识、20世纪下半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等新理论知之甚少、应用更不足。

  3 绿水青山是经济发展的“地基”

  无论是产品生产,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应于所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允许范围内进行,超过水资源量的用水和超过环境容量的排污都是破坏第二财富。在把自然财富变成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建设中,必须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当不能承载时,就必须用我们积累的社会财富和科学技术来维系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当其承载能力提高以后,再进行新水平上的生产和建设创造第一财富。如此循环前进,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应该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也要求维护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动平衡。实践证明对于现有生态平衡的强扰动、强冲击、大改变、大破坏,只可能带来暂时的经济利益,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同物理学、化学等传统学科相比,生态学还是一门在本世纪才兴起的、很不完善的学科。因此,理论推导使次要的,而实地考察采集数据,形成大数据库,以人工智能来处理更为重要。

  生态系统是非平衡态超复杂巨系统,它的变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这已经被科学理论和人类实践所证明,这说明生态平衡破坏的严重性。。而且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只能尽可能照原样修复,而不可能像化学反应一样逆向恢复。

  为了进一步认识生态系统,当务之急是生态系统分析的定量化。作者在联合国系统工作时在有关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如确定地表水资源折合径流深150毫米为生态缺水的下限、对于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区域根据气候不同以25%-50%为适宜的森林覆盖率等等。当然,这些都是统计分析得出的经验范围,不是理论计算值,但为我们研究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参照。

  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是简单的算术平衡,而是多元的、复变的函数平衡,在多种元素的影响下该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在不受到大扰动的情况下良性循环的能力。不是瞬时的平衡,而是周期的平衡,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不是静平衡,而是动平衡,具有自我发展能力。

  4 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

  “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是经济学的创新论断,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0年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

  生产力即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而“绿水青山”是第二财富,所以生态环境本身当然也是生产力。

  从生产力的要素看:“劳动者”在绿水青山的环境中少受污染则身体健康,环境优美则身心愉悦,当然会有更强的劳动能力和创造性。

  “劳动工具”由于观念的创新和技术进步而范围拓展。如用机器人的工业生产;按农作物生长周期进行滴灌的农业生产;人工智能社会服务的实现都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劳动对象”,即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可用资源,也可称为生产资料。其得到保护,即从质和量上得到保障,从而使“当代”留给下一代不少于自己的同质自然资源。

  反之,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则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如工业化以后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C多,并且将每10年升高0.17°C。其造成的结果是海平面升高,人口密度增大;生产力最高的沿海地区包括东京、伦敦、孟买和上海都受到威胁。而陆地和海洋碳汇能力的衰减则增大温室效应,形成恶性循环。气候变暖使昆虫生长和繁殖加速,导致农业减产。我国三江源地区雪线上推将直接威胁我国的“水塔”。

  城市人工环境中的“水泥森林”,玻璃隔墙和地表全面硬化,将白天吸收的热量在夜间散发,形成“热岛效应”。劳动者在经历炎热的白天后,夜晚也失去了凉爽的机会,体力无法恢复,生产效率降低。过度使用空调不但影响健康,而来自化石能源的电力生产又释放大量CO2,也形成恶性循环。

  5 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简单可以总结为把传统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上从一变二,从一变三,从二变三,从三变四,老3R变新3R的五个转变。

  从一变二——修复生态系统,创造第二财富。西方经济学认为,财富只有一种——社会财富,即满足人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休闲和战争需要的物质产品和基础设施。而创新经济学认为,还有另一种财富——自然财富,就是人类处于其中的生态系统。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系统,因此修复和维系生态系统也是创造财富,这也是生产的目的。或者说生产有两个目的:创造社会财富和修复自然财富。

  从一变三——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生态的大系统。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经济大系统,把科学技术大系统视为假定条件,不致力于研究其发展变化。把自然生态系统视为“外部”,解决自然生态问题是外部性问题。而新循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生态三个大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要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然生态也不再是外部,而且要研究三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关系。

  从二变三——研究资源循环。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有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或称资源)。西方经济学对资本循环有充分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指导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循环也有许多研究和成果,如“8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制”和“退休制”等。但是,西方经济学对短缺自然资源的循环却很少研究。新循环经济学认为,面对当今世界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的现状,经济学应着重研究资源的良性循环。

  从三变四——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西方经济学的生产函数有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和资源。新循环经济学认为,在今天高科技迅猛发展、高科技产业化进程加快的时代,应当加入科学技术创新这一要素,它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将日渐成为第一要素,改变人类经济。科学技术创新也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要保证。

  创新循环经济——合理需求,可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体系。新循环经济学是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有较大的发展。尤其在循环经济著名的清洁生产三原则方面有实质性的发展。

  减量化(reduce):从传统的、自经济活动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理念,扩展到降低人对物质产品的需求,使之合理化。新循环经济学认为,应该满足的是需求而不是“欲望”,把传统经济学“理性人”的概念扩展到“知识人”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然资源供需平衡。

  再利用(reuse):从传统的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一物多用的理念,扩展到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以他处废弃物为原料的“再制造”产业、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替代短缺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当代留给下一代不少于自己的可利用资源,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循环(recycle):从传统的生产中的废物被利用为生产原料的理念,扩展到把传统工业经济提取原料——制造产品——排出废物的开放链孤立产业体系,改造为提取原料——制造产品——排出废物——变为另一种产业的原料的循环产业体系。

  此外新循环经济学增加了两个R。

  一是“再思考”(rethink),如上所述建立经济学的新理论体系。

  二是“再修复”(repair)如上可以利用社会财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使二者达到新的平衡,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新循环经济学在“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和“为谁生产”的三个经济学主要问题上,与传统西方经济学及其在后工业化时代的延伸——循环经济都有差异与发展,因此,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学。(作者系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蓝天清水智库”主任)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