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书信少了,微信多了 | 热点聚焦
2018-12-07 11:12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本文首发于2018年12月1日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书信少了,微信多了

  通信提速降费一直在路上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记者 卜文娟

  曾经,“一封家书,见字如面”寄托了浓浓的思念,辗转数日书信才能抵达亲人或朋友手中;如今,微信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家人视频通话,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通信业巨变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里程碑。40年来,通信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着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

  从书信到微信,距离近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1994年一首《一封家书》火遍了整个中国。这样一首歌唱出了众多游子的思念之情。

  改革开放初,在中国,电话是个稀罕物,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拥有。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固定电话年末用户只有193万户,那个时候还没有移动电话,书信、电报是人们的主要沟通方式。

  “1978年时,有着9亿人口的中国大陆,电话数量仍不足200万,比400万人口的香港地区还少。电话转接要靠人工,打长途到农村,少说要等几个小时,一两天打不通也很常见。”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原副会长郝为民曾这样回忆,写信是那时候大多数人通讯的唯一选择。向绿色的大邮筒寄出一封信,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才能到达。

  生于1976年的谢易峰,从小家中没有电话,后来置身一人下海经商,由于书信需要很久才能到达父母妻儿手中,如同《一封家书》歌曲中写的那样,尽管十分想念父母妻儿,却鲜于家人写信。直到2000年家里才按上了固定电话。这件事对于他的孩子来说印象更加深刻。“小时候爸爸经常不在家,我经常守在电话机旁等他的电话。”

  2005年,为了做生意联系方便,谢易峰陆续买了BP机和“大哥大”。“那时有一部BP机和‘大哥大’,谈生意都有底气。”谢易峰回忆道。如今谢易峰的手机已更新换代好几次,从黑白屏到彩屏,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国外品牌到国产手机。如今,谢易峰学会了用微信,出差在外,经常和妻儿视频聊天。

  同样,令通信行业观察家、飞象网CEO项立刚印象深刻的是,1995年底他买了一部移动电话,价格是12000元,相当于他大半年的工资。1998年他在北京装电话,需要等两到三个月时间,那部电话是5800元,这部电话相当于他的三个月的工资。“再往后我们进入短信的时代,用手机发短信,到3G,到4G,再到微信交流,沟通越来越容易。”项立刚对本刊记者感慨道,“今天觉得发个微信不算什么,但是20年前身边大部分人是没有电话的,可以说这20年来,尤其近10年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改变了整个通信模式。”

  而这只是我国移动通信能力飞速发展的缩影。在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间,我国经历了移动通信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移动交换机容量从不到3万户猛增到2585.7万户,10年间增长861倍。如今,从固定电话、大哥大、BB机、功能机,再到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从1G到4G的跨越,从GSM、GPRS、CDMA2000、WCDMA、TD-SCDMA、TD-LTE、FDD-LTE等技术的不断演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信越来越方便。

  >> 2018年11月7日,观众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参观5G通信技术应用展位。

  资费逐步下降,技术进步了

  通信便捷了,但是在最初,长途费、漫游费、接听电话费等各种昂贵收费让人们不敢随意畅聊。

  早在3G时代,社会曾有这种恐慌。“5G来了?一夜不关流量,房子归运营商”,其实5G在当时大多数人眼中,网速比4G更加快,更费流量,以当时的资费标准来说,或许一夜不关流量,房子真的要给运营商了,所以才有了此顾虑。

  3G时代为什么会出现5G资费高的说法?项立刚表示,2G的时候1GB大概1万元,3G的时候降到五六百元,4G的时候降到30块钱,甚至到10块钱左右,我们认为5G的时候1GB价格可能会降到一块钱左右。

  项立刚认为,改变通信资费价格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技术的进步。“从这些角度来说技术的先进才意味着能力增强,能力的增强才使资费下降,服务水平提升,技术水平不提升价格是不可能降下来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主任刘治彦对此观点一致,他对本刊记者表示:“技术不断发展,成本才会越来越低。”

  其实,我国通信业提速降费一直在路上。

  工信部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手机用户上网流量平均资费为26元/GB,2017年减少到18.2元/GB,平均降低费用接近50%。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将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

  其实,在2017年9月1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不含港澳台),比原计划提前了1个月。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专家测算,这项改革相当于为我国5.4亿移动通信消费者每年减去280亿元的通信消费支出。对于三家电信运营商来说,在2017年的业绩也未受到影响,而且还都表现良好。

  对于用户来说,资费降低总是喜闻乐见的,一方面可以节省不少通信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如今很多年轻消费者使用微信语音视频功能替代了原有的电话功能。

  通信企业全面崛起,5G已经在路上

  据悉,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使用了数字传输取代模拟,提高了电话寻找网络的效率。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在数据传输中使用分组交换取代了电路交换,电路交换使手机与手机之间进行语音等数据传输。到4G时代,所有语音通话将通过数字转换,以VoIP形式进行。5G网络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

  在经历了移动通信领域“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的阶段之后,通信技术不断突破创新。据了解,中国自主研发的4G技术标准TD-LTE被国际电联确定为4G国际标准之一。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到2017年末,4G用户总数达到9.97亿户,4G用户在全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占比已达到70.3%。

  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以华为、中兴、烽火和大唐等为代表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标准制定、前沿技术研发和网络建设实践等领域全面崛起,站在了全球技术创新的最前列。

  项立刚认为,1G时我们一无所有,3G的时候中国才决心开始要做自己的东西,才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中国企业中兴、华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华为已经成长为全世界第一大设备制造商,中兴成为全世界第四大设备制造商,全世界的手机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国生产,全世界十大手机品牌中国有七个。“中国有了巨大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发展3G、4G非常好。在5G方面,中国毫无疑问是全世界5G最领先的国家之一。”项立刚分析。

  刘治彦认为,从最初的模拟机到现在逐渐使用的4G,发展非常快,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应该也是同步的,支撑了庞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消费和技术的研发转向互动,比如像华为、中兴等手机生产厂家也都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一些技术也是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刘治彦认为,第一代手机模拟信号基本上是国外的,下一步要进入5G,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已经参与了一些5G的编码权,跟美国高通应该是在同样一个水平线上。对于5G的快,刘治彦举例说,就好象高速公路一样,原来路比较窄,路情也不是那么好,现在整个高速公路也宽了,通路能力更强了,车行驶的速度更快了。

  除了速度快以外,在项立刚看来,5G的革命性还体现在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重构安全体系等方面。

  刘治彦认为,5G以后,因为这种大量传输的低时延性、精准性使整个互联网的普及成为可能。在生活和生产各个领域,比如说像无人车间,道路无人驾驶都成为可能了。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曾对本刊记者表示,未来5G将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5G最重要的场景就是低功耗广域覆盖,将会在智慧城市、环境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5G要求频谱效率至少要提升3倍以上。频谱资源的有限性是无线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频谱效率的提升也是5G取代4G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主要经营指标向好,5G将成为下一个发展契机。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和产业推进,力争2020年启动商用”。

  随着5G正式商用日益临近,我国5G商用发展迎来全面冲刺阶段,产业链各方都正在为预商用紧锣密鼓地积极筹备中。多位专家都对未来5G发展充满信心。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