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化学农药少了,绿色食品多了 | 热点聚焦
2018-12-06 14:12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本文首发于2018年12月1日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化学农药少了,绿色食品多了

  农业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吃得更放心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记者 顾彦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对高毒农药的管理变得更为严格。2002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已通过公告形式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42种农药、限制使用24种农药。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列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任务之一。现有的12种高毒农药将加快淘汰进程,农业农村部已于2017年公布高毒农药退出时间表,力争5年内彻底淘汰。

  一兜散养柴鸡蛋,两颗不经催熟的西红柿,一捆自然施肥的小油菜……

  一大早,北京市民张先生就从菜市场满载而归,选购的全是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农产品。张先生告诉记者,前些年总是出现毒大米、毒西瓜等食品安全事件,如今有了这些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绿色有机产品,人们才能吃得更放心。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解决了农业增产问题,让人们吃得饱,更通过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让人们吃得好、吃得放心。

  农药曾是农业增产功臣

  回忆起40年前,65岁的张先生还清楚记得当时拿粮票排队买粮的日子。“每人每月只有15公斤左右,不精打细算着吃,就得挨饿。”张先生说。

  转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吃不饱饭的问题彻底成为历史。尤其是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数据,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仅有6000多亿斤,1984年达到8000多亿斤,1993年突破9000亿斤,1996年首次达到10000亿斤,2012年突破12000万亿斤,2015年突破13000万亿斤,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232亿斤。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方面发展步入快轨,也产生了非常大的粮食需求。为抑制病虫害,保障粮食丰收,稳定粮食供给,我国使用了大量的化学农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邱德文告诉本刊记者,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这个阶段,化学农药对粮食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农药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我国现代合成农药的研究始于1930年,当年浙江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药剂研究室。1957年,我国建成第一家生产有机磷杀虫剂农药厂——天津农药厂后,开始了有机磷农药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敌百虫等品种的生产。改革开放后,农业发展带动了农药消费,农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978-1983年,我国农药年产量由10多万吨增长到33万吨,五年间翻了三倍多。1994年,我国农药出口首次超越进口,中国农药企业开始走进国际市场。

  “经过40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能生产500多种原药、几十种剂型,且环境友好型农药成为主流。2017年累计生产农药294.1万吨,农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80亿元、利润总额260亿元。农药在解决中国人吃饭的大问题上功不可没。”卓创资讯分析师牛伟娜告诉本刊记者。

  高毒农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但经过这些年的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危害也很快显现出来。一方面,大部分农药通过径流、渗漏、飘移等流失,污染土壤、水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安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 70.6%的农田土地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另一方面,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中,高毒、高残留品种较多,作物药害和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尤其是近年来的毒豇豆、毒大蒜、毒生姜、毒草莓、毒大葱等一系列农药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张先生告诉本刊记者,毒豇豆、毒草莓事件等他至今印象深刻,事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在买菜时都会精挑细选,清洗时也会格外注意。

  牛伟娜介绍,根据农药致死中量(LD50)的多少,可将农药的毒性由大到小分为五级,分别为剧毒农药、高毒农药、中毒农药、低毒农药和微毒农药。农药主要由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内:一是偶然大量接触,如误食;二是长期接触一定量的农药,如农药厂的工人、周围居民和使用农药的农民;三是日常生活接触环境和食品中的残留农药,后者是大量人群遭受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中大量的残留农药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

  针对这些危害,我国已经通过一系列政策和行动计划,对高毒农药进行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早在1982年,当时的农业部和卫生部就联合颁布《农药安全使用规定》,规定“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不准用于防治卫生害虫”。1997年颁布实施的《农药管理条例》、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对高毒农药的使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规定“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可以由公安机关给予拘留”。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专门制定了《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农药企业核准、延续核准考核要点》等文件,从农药生产环节加强管理,促进农药行业健康发展。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对高毒农药的管理变得更为严格。2002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已通过公告形式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42种农药、限制使用24种农药。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列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任务之一。现有的12种高毒农药将加快淘汰进程,农业农村部已于2017年公布高毒农药退出时间表,力争5年内彻底淘汰。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断推动农药产品结构调整,高毒、高残留农药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比例已经从70%以上降至3%以下,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新品种、新制剂所占比例也明显提升,环境友好型制剂逐渐成为主导剂型。

  生物防治技术让食品更安全放心

  目前生物防治手段已经取代传统化学农药,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农业病虫害防控的首选策略。

  邱德文介绍,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生物,或者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我们通常讲的大虫吃小虫、小虫吃毛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就是这个道理。”

  近年来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国际农业科技及产业领域的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介绍,我国现有260多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占全国农药生产企业的10%,生物农药制剂年产量近13万吨,年推广应用生防技术面积约4亿-5亿亩次。

  富平创源农业公司众源农场负责人陈林告诉本刊记者,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天津农学院和天津市植保所的支持下,农场通过天敌治虫、生物制剂抗病、种植伴生植物等生物防治技术防治蔬菜病虫害,如今已经可以做到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培育出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数据显示,农场使用该技术体系后,防控效果较常规防治方法提升70%以上,增产超过7%,蔬菜产品化学农药未检出,亩均节约成本2480元、增加收益8580元,合计亩均增加经济收入过万元,对周边种植户也形成了有效带动。

  “像黄瓜、辣椒、番茄这些可鲜食蔬菜,用生物防治技术是非常好的,种出来的蔬菜口感好、品质放心,受到消费者青睐。”陈林说。张先生也告诉记者,自己喜爱购买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农产品,一方面是因为安全放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吃起来口感更好,像是找回了小时候的味道。

  如张先生所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已经从要“吃得饱”变成了要“吃得好”,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必然要求。

  中国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乡村发展依旧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