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18年12月1日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记者 徐晨曦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目的。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40年。
今年前三季度,虽然我国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不过国民经济依然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2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7.7%。
从逐年的产业增加值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持续40年后的今天,中国不仅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总体的产业结构也从曾经的“二一三”、“二三一”变为如今的“三二一”。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8大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抓手。
高铁网络的建设让我们出行距离更远了,所花时间更少了;节能环保开始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让我们冒黑烟的烟囱少了,空气质量提高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耗时的书信往来少了,即时的微信联系多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创新发展,让我们在不同语言交流的环境中更多地采用高效的机器翻译;生物技术的持续进步让使得化学农药少了,我们能吃到的绿色食品多了;“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发展,让我们去实体店的少了,通过电商渠道购买的多了。
这些在我们日常中习以为常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正是我们40年来坚持改革开放一步一步实现的。
40年的时间很长也很短,回首40年,我们破解了无数的改革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我们不必再来证明一遍这40年来改革开放的正确性,而是归纳总结这40年间的改革经验,为下一轮改革做准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判断,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改革的成本越来越高。现在,我们正站在在下一轮改革的新起点上,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和新支柱,是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发挥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努力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