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原创精品
【两业融合】常州天宁经开区:新兴产业助推两业融合发展
2022-10-17 15:10
  · 专题报道 ·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探索两业融合新路径

  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批两业融合试点,确定了40个区域和80家企业,鼓励融合实践。实际上,两业融合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新路径的探索。
  在近两年持续追踪报道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企业和区域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探索行业领域两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也看到了更多的试点单位将共享理念运用到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比如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等。在诸多亮点的背后,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两业融合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围墙和障碍需要拆除,等待我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期,我们选取了部分区域和企业的典型做法,通过试点企业的发展,总结融合经验,交流特色做法,探索发展新路径。
 
常州天宁经开区:新兴产业助推两业融合发展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卜文娟

  今年上半年,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同比增长11.6%,规上工业产值102.1亿元,同比增长2.8%;重点行业服务业营业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9.4%;“三新经济”产值总量超400亿元,年均增长超20%。
 
 
  近年来,天宁经济开发区迅速实现产业能级跳跃式发展,两业融合版图愈发清晰。自入选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区域以来,开发区依据产业发展实际进行了探索,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向融合发展。
  天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钱进对本刊记者表示,开发区在两业融合培育过程中,探索形成了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全领域全链条服务制造业、工业互联网产业对智能制造的智慧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军民融合特色领域延伸、智能驾驶融合创新产业生态圈、网络视听游戏产业与硬件装备制造融合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服务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等融合发展新模式。
  产业引领 
  三新经济提供区域发展的硬核支撑
  近年来,开发区把“三新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持续发力。30万平方米的秋广场、40万平方米的音视频产业基地、48万平方米的汽车智能零部件产业园、30万平方米的通信技术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平台载体拔地而起。
  找准定位、谋定后动,开发区深挖产业潜力,打响“三新经济看天宁”的产业地标,以新兴产业推动两业融合。开发区依托智能装备制造、现代新型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与检验检测认证、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驾驶、网络视听游戏、跨境电商等“三新经济”领域深度融合。
  钱进表示:“开发区立足‘三新经济’特色产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要抓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以示范产业、示范企业、示范平台为重要载体,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
  “力争到‘十四五’末,‘三新经济’特色产业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特色平台建设与配套服务同步驱动发展产业快速发展,形成3个纳税销售超500亿元、7个纳税销售超100亿元的两业融合现代产业集群。”钱进认为。
  钱进强调:“开发区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服务化、现代服务业向制造业拓展延伸,全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具体来看,开发区不断强化产业战略布局,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相结合、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相结合,打造开发区两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布局打造检验检测认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驾驶、“互联网+新经济”、网络视听游戏等专题特色园区。
  龙头驱动
  两业融合释放创新升级的内生动力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目前,园区内已有瑞士SGS、英国天祥、德国莱茵、 爱回收、坛墨质检等世界知名检测机构和企业落户。
  数据显示,目前开发区现有服务业企业2353家,其中园内公共服务平台、生产性服务业机构和企业542家,2021年完成营收额超126亿元。
  在钱进看来,开发区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引领两业融合步伐,形成了研发设计和制造业嵌入合作的格局。
  例如,黑牡丹纺织以智能制造与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为融合方向,打造“黑牡丹艾特网能”信息化与智能生产管控集成系统;亚玛顿、武进不锈打造面向个性化定制、快速换产的柔性智造新模式;华利达以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提升为融合方向,构建“精益生产、快速协同、智能决策”的新型两业融合数字化智能工厂。
  同时,“开发区为两业融合发展保驾护航,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支撑作用,加大政策向两业融合企业倾斜,推进公共服务平台与载体建设,为龙头企业持续推动两业融合发展释放动能。”钱进分析。
  据了解,2021年,开发区强化金融服务供给,全年为支持两业融合发展投入相关资金1800余万元;支持高层次引才聚才,落实“青春留常”“人才优居”“生活居住双资助”等优惠政策,完善高层次紧缺人才通道,建设了检验检测、服装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不断聚势以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实现蝶变。
  此外,开发区先后引入了航天云网、海尔卡奥斯两大国家级双跨平台,累计集聚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130家,探索形成了“一横多纵、五星上云、政企联动”新模式,网络视听、通信技术、智能驾驶、跨境电商等一批“三新经济”产业裂变发展,累计引育行业标杆企业20余家,集聚上下游生态链企业近400家、纳税销售超300亿元。
  钱进表示,未来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大对技术人才引进和优质项目招引力度,强化对两业融合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开发区两业融合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整体发展水平。
  要素保障 
  以点带面推动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两业融合的发展空间巨大,但是任重而道远。在两业融合发展中,开发区面临了一些痛点。
  在钱进看来,主要有专业技术和服务人才缺乏、土地资源供给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开发区不断加快人才引进与培育工程,全面拓宽供应链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要素保障。针对项目引进过程中土地资源供给紧张问题,开发区在两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招引能够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的优质项目,坚持以优促优,以质促发展。
  勾勒两业融合发展版图。开发区为推动两业融合,未来工作重点仍将聚焦“三新经济”特色产业发力,聚焦创新融合模式,推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制造服务融合平台建设,扶持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点,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全面发展。
  在钱进看来,从区域发展角度看,推动两业融合的关键在于政策引导和创新技术突破。“开发区进行两业融合必须聚焦国际国内大循环和区域整体发展布局,要全面有效地对区域发展进行战略布局。政策要适时发挥引导作用,合理进行产业布局,避免区域内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钱进表示,开发区将持续强化服务,积极落实两业融合相关政策,引导传统服务企业进入现代服务领域,推进现代服务业嵌入制造业发展,丰富完善服务产业链条,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